正文 第155章 簡單的抉擇(1 / 2)

蒼鷹翱翔於天際,俯視著青冥峽,不知為何打了一個哆嗦,不知是因為高空太過寒冷,還是它看到的畫麵太過於慘烈。

晶瑩剔透的雪地上,總有絲絲血紅張牙舞爪,因為來的太過鮮明,這些血漬看起來十分囂張。

林間的蒼樹古柏上,插著一根根箭羽,被寒風一吹搖擺不已,偶有枝幹掛起了一些殘肢斷骸,似在彰顯著這場戰鬥的激烈程度。

青冥峽兩側崖坪上的戰爭已經進行了三天!

唐啟年也熬了三天,他雙手觸摸鼓棒的虎口處已經爆裂開來,纏上了白色布條,卻仍有血漬透出。

他的雙眸已經赤紅,卻從未停止那如同雷鳴一般的鼓聲。

他身後的三萬軍士目睹了這一切,目睹了這三天來唐啟年的不眠不休。

沒有人在開戰之前看到唐啟年會認為這位身嬌肉貴的盛唐二皇子可以如此這般,而當唐啟年拿出這種態度時,盛唐大軍上下自然每個人的心中都燃起了一團火。

唐啟年要傳達的便是這種態度,他深知對於軍人來說氣勢是多麼重要的東西,所以他即便已經感覺到自己體力不支,元氣枯竭仍然在堅持。

他要等到先鋒營洞穿青冥峽兩岸!

徐慶麵露擔憂,但他很慶幸的看到了這一幕,因為唐啟年身上似乎有先皇的影子,很多年前先皇便喜歡在陣前打鼓,不勝不休。

對於老軍人來說,鼓聲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每當他們在戰場上精疲力竭時,聞得鼓聲似乎便會感覺到體內的力量重新衍生,然後他們舉起手中的刀,跨上黑馬,奮勇廝殺,直到勝利。

唐啟年傳承了先皇的這種精神,唐軍如何不勝?

坐在軍帳之中的徐慶想到這些微微一笑,聽著耳邊的鼓聲心中戰意滔天。

不時,有人走進的軍帳,道:“將軍,紅印急信!”

徐慶點頭揮手,士卒下去後,他打開信件,眉宇卻越蹙越深。

這是月明殿送來的一封信,其中的內容及其簡單,講述了唐啟年與張小刀身在軍中的利弊要害,利自然是張小刀是很強的戰力,二皇子唐啟年可以鼓舞全軍士氣,而弊則是這個天下中有許多人想要這兩人的命,並且根據月明殿情報,許多痕跡已經證明,那些人已經在趕赴青冥峽的路上。

這一點對於徐慶來說早有預料,他自信皇子在軍中當世除了那不能出手的兩人,無人能動皇子半根汗毛,而張小刀在戰場之中行蹤飄忽。最重要的是他在這裏,那麼便不允許任何人傷害這兩人。

隻是他看著信中拉出的一份名單,他也不由得冒出了冷汗,因為名單上的異動強者人數實在太多了一些。

然後他執筆回信,並迅速道:“叫白勝讓小刀回來。”

“是。”

早在信件還未抵達青州時,翰林書院後山的茅屋中先生便對大師兄道:“你師弟估計很快就會喊你,你最好現在的就動身。”

大師兄聽到這句話,罕見的沒有說話的點了點頭,直接回身收拾行李,以最快的速度在盛京出發。

同一時間,坐落在中州城外,盛唐十大宗門之首的真元派大殿中,三百餘名青衣弟子準備出發。

盛唐九大供奉排行第二的張涉川看著這些稚嫩的臉孔,心中悵然若失的問道:“萬一都死了怎麼辦?”

站在張涉川身邊是一位道士,身材消瘦,骨瘦嶙峋,看起來似乎被一陣清風便可帶走,而實際上這位道士便是真元派的掌教。

他驚訝道:“不會全死吧?”

“萬一呢?”張涉川說著著毫無營養的問題。

“萬一全死了,陛下一定會念真元派的好,我們也會得到相應的補償。”

“師兄,你這麼說未免有些冷血?”

道士挑了挑眉毛道:“知道為什麼真元派可以在這二十年間一躍成為盛唐宗門之首嗎?”

張涉川搖頭不解。

道士道:“因為我很清楚,盛唐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天下間最強大的宗門,真元派是這個宗門中的弟子,自然做一切都要為宗門好,我們是一個整體。”

這句話極有深意,道士又道:“隻有一群老頑固,覺得宗門是獨立與盛唐之外的,所以它們這些年來敗落的厲害。”

“師兄此言精辟。”

“另外你把陳青竹帶去。”

“為何要帶小徒?”

“因為她與先生的二弟子關係不錯,如果能聯姻對宗門很有好處。”

“師兄,你這人。”張涉川苦笑。

道士無所謂的道:“隻有我這樣的人才適合坐在掌教的位置上。”

張涉川無奈擺手,帶領三百青衣弟子下山。

盛唐之中,在這一天有許多類似的事情發生,許多人都離開了故地趕往青州,自然大荒與西域也有很多人在向青州進發。

西域有條故路直通盛唐,隻是被青州邊關封堵,這條路據說是當年西域饑荒時荒民們生生踏出來了的,一輛模樣樸實的馬車行走在這條路上,直奔青州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