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不忘生英雄償死債 (1)(1 / 3)

詩曰

小人利盡生嫌隙,君子交深死不移。

試看風波與金石,一邪一正迥相歧。

卻說董聞所遇馬上那個官人,不是別人,就是湖廣舉人莊文靖。他昔日上京會試之時,從開封府經過。董聞曾拜在他門下,師生之誼甚厚,他今新中了進士,考選了翰林。因他夙有文望,京中大老無不欽敬,十分榮耀。那日正拜客回來,忽見董聞立在道傍,便喚長班分付:“這是河南董相公。途次不便相見,快請到公寓來會。”董聞大喜,隨著他徑至公寓中。拜見畢,各敘寒溫。文靖問道:“賢契何事入京?”董聞道:“門生因遊學,來到京中。幸遇老師,深慰渴懷。”便將所刻詩文送上。文靖看了幾篇,大加釋讚,道:“賢契學業大進,這佳刻可多印幾冊,待我替你廣傳一傳。”董聞謝道:“若得老師為門生延譽,何幸如之!”文靖道:“賢契到此幾時了?居停主人是誰?”董聞道:“門生昨日才到,尚在旅店暫住,未有托足之所。

”文靖道:“你來得正好。目今閣下楊老先生諱士奇的,欲延請西賓與公子相資,托在我身上舉薦一人。不拘舉貢生員,隻要有才有品的。我已薦了一個姓丁的廩生去。那丁生名喚士升,也是我的及門,就是這裏北京人。我薦他去,亦甚相宜。不想他風聞那楊公子不喜歡讀書,恐不好相處,尚在猶豫。又有南京魏國公的世子徐繩祖,現今為禦前侍衛。他與我最相好,也托在我身上,要請個西賓相伴讀書。我還沒有薦人去。二者之間,賢契擇其一,不佞當即為圖之。”董聞聽說,正中其意,忙打躬道:“多蒙老師厚意。楊老先生處,老師既薦過丁兄,不便別薦。隻求在徐世子那裏特賜鼎言,足仞至愛。”文靖道:“隻是一件,那徐世子是將門之子,甚有勇略。恐賢契文弱之士,與他意氣未必相投。”董聞道:“這不妨。門生於武藝中亦頗知一二。

”因便把自己武藝服人之事,略述大概,並說有他表兄餘總兵的薦書在此。文靖歡喜道:“原來賢契亦通武藝,正好與徐世子相處。且又有了他令親的薦書,一發妙了。”董聞道:“得老師鼎言,勝別人薦書十倍。如今門生也不先去見他,候老師會過了他,對他說了,等他來相請,然後才可往見。”文靖點頭道:“賢契所言極是。”董聞起身告別,文靖留住,命酒相款。飲酒間,文靖再將董聞適間所送詩文逐篇細看,極口讚賞。董聞因欲文靖做一篇序文在上,文靖欣然應允,便教取紙筆過來,即席一揮而就。序文中極讚其詩文之妙,與其為人之英爽,並敘述師生情誼。董聞看了,大喜稱謝。當晚作別回寓,次日便把序文付梓,即日刻成印就,列於詩文冊首。多具名帖,凡屬文靖的及門與同年相知輩,俱往投謁,就將詩文送覽。文靖又逢人說項的稱讚他,一時京中都曉得有董聞名字。正是:

或實至而名從,或先名而從實。冷人靜坐家中,熱人奔馳道側。熱則揚眉有時,冷恐齎誌以沒。因受俗眼相輕,欲吐中心抑鬱。一時逼做熱人,卻是閉戶不得。

過了幾日,果然徐世子特差掌家齎著名帖聘幣,到董聞寓所來相請,並討了莊文靖手書一封致意。董聞然後具刺往拜。

相見之時,董聞看那徐世子,生得麵如冠玉,唇若塗脂,豐采煥發,真個是王孫儀表。徐世子見董聞眉目清奇,氣概軒爽,超然有不群之致,便彼此大加敬愛。講禮畢,分賓主而坐,獻過了茶,世子開言道:“久仰盛名,又蒙令尊師莊老先生鼎論,敢屈大駕到此下榻,辱承不棄,足感厚情。”董聞遜謝道:“荷蒙錯愛,愧不敢當。重以敝業師之命,故敢趨侍左右,還求不吝指教。”世子道:“先生休得太謙。不才雖吞武勳世爵之裔,卻不揣愚蒙,有誌文翰,但恨無師友指迷。今得奉先生大教,實為萬幸。”說罷,便起身與董聞行了對拜之禮。隨即張樂設宴款待。坐席後,董聞才取出餘總兵的薦書來與世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