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年前,知識分子高振國被調動到泉城最大的機械廠主持工作,他的獨生子高毅遠也跟隨全家搬遷到這個城市。泉城是南方的一座小型旅遊城市,以其郊區的天然溫泉命名。這裏四季分明、天空的顏色永遠幹淨明朗、有一條清澈的“靈泉”河貫穿整個城市。沿著河堤是一條長長的綠化帶,綠化帶種植著各種美麗的樹林花草,隔一斷距離就會有個長椅和一個精致的涼亭,每當夜晚降臨,河邊的長椅、河堤的小路上都是一對對甜蜜的情侶。因此這兩條長長的綠化帶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情人路”。
泉城政府把福利較好的機械廠、水電廠、食品公司等國企的員工的住宅樓都安置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型社區“建興社區”。那是最靠近靈泉河的一片住宅樓,裏麵建了幾十棟排列整齊的六層小高樓。住宅區有寬闊的通道,被鬱鬱蔥蔥的樹木和花圃隔斷得錯落有致。
記憶中那是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盛夏有濃密的梧桐樹帶來的片片陰涼,金秋時分空氣裏飄著淡淡的掛花香,老人們喜歡的搬個板凳坐在樹在嘮家常,看孩子們在樓下的空地上玩鬧嬉戲。
林元元說,她最愛泉城的秋天,因為第天早晨和回家都能夠聞到到空中桂花的香氣,這種氣息讓她覺得開心、甜蜜。
那個年代的泉城,建興社區是令當地人向往的住宅區,城中心沿河的地理位置,風景優美,裏麵住著的都又都是是國企職工,是一個體麵又舒適的地方。機械廠給高振國在建興社區的中心位置分配了一套四室二廳的房子。林元元的父母也沾了食品公司的光,住進了建興社區的一套二居室。
社區裏,有些單位自己出錢搭了幾個乒乓球台子,甚至找了塊空間建起了一個籃球場。社區建立沒多久,就有一家大型幼兒園入駐,幼兒的師資和環境都很不錯,所以建興社區的孩子們基本上都在這裏上學,高毅遠和林元元也不例外。
四歲的高毅遠以一個完美的小男孩的形象走進了曙光幼兒園。他聰明、漂亮、懂禮貌、家庭優越。父親是機械廠的一把手,母親季小玲也被調到了人民醫院當藥劑師。季小玲的工作並不忙,她工作之外的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培養小毅遠身上。教他讀書、寫字、陪他學鋼琴。那個時候的高毅遠是一個驕傲的、甚至有些酷酷的小男孩。這樣的孩子自然是被老師寵愛的,小小的高毅遠就這樣有了人生中唯一一次當班幹部的經曆:小2班班長!
高毅遠並不知道人的記憶能夠追溯到多遠。許多兒時回憶早已模糊,可是一切就像冥冥中就有注定一般,關那個女孩的一切記憶卻如此鮮活清晰地存在著。
那是一個夏天的早晨,高毅遠在教室裏和小朋友們玩耍,忽然一聲巨大的啼哭聲伴隨著淒慘的尖叫傳來:“媽媽!我要回、回家。。嗚哇哇。”不一會兒,老師就牽著一個哭得慘烈的小女孩走了進來。那是一個很胖很胖的小女孩,留著齊留海、紮著兩個小辮兒、身體圓滾滾的、還穿著件大紅色的長連身裙,走起路來像隻企鵝一樣一搖一擺看不見腿,有點滑稽。她哭得眼淚鼻涕糊了滿臉,嘴巴張得大大的,整個臉皺得跟個小籠包一樣。那隻像蓮耦一樣又肥又白的小手,拿著一個巨大的棒棒糖,她哭了一會留言到了手裏的棒棒糖轉過頭舔了一口,接著繼續張開嘴嚎啕大哭。。。
林元元被一根看起來好吃得不得了的棒棒糖給騙進了幼兒園,這裏沒有寵愛她的媽媽,沒有她的好朋友小熊可以抱,這裏都是陌生的叔叔阿姨還和小朋友,她很害怕。她太小了,而且哭得髒兮兮的,沒有小朋友主動來跟她玩,老師也忙得顧不上她,她覺得更害怕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孤獨、悲傷的感覺,小女孩手足無措地站在教室的角落一直哭,哭到棒棒糖都舔完了,也沒能化解她的悲傷。
高毅遠有些不可思議,他從來沒見過這麼能哭的小朋友,上幼兒園有那麼可怕嗎?可是看著那個胖胖的小女孩一個人站在那裏舉著一根光禿禿的棍子,他覺得這個小女孩真可憐。出於班長的責任感和一個小男孩的英雄主義。小毅遠硬著頭皮走到小女孩麵前,他忍痛從褲袋裏掏出一塊巧克力,這是他姑姑從日本帶回來的,他篤定一定比那樣棒棒糖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