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暖土膏民氣動,
一犁新雨破春耕,
效原眇眇青無際,
野草閑花次第生。
淅淅瀝瀝的一場春雨過後,廣袤無垠的原野裏,滿眼都是扶犁甩鞭、刀耕火種的忙碌身影。
《穀梁傳·成公元年》記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農民,播殖耕稼者也”何為農民,農民就是以土地為生,一年四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春天,對於這些忙碌的農戶來說,就是一個希望的開始,也是一年辛勞的開始,春播雖然又苦又累,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飽滿而幸福的笑容。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身在城裏的人們,這個季節也許隻是郊遊踏春的好時節,但是對於田間的農戶而言,開春的農事卻關係到一家人一年的溫飽。生存的希望,生活的基礎都寄托在眼前的這塊土地上。
農民對待土地的感情,就像寵溺自己剛出生的兒女,精心撫養,細心侍弄,唯恐哪兒做的不好,讓它不滿意。播種晚了、灌溉不及時、施肥不足、叢生雜草和蟲子等等,都會使得這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營養不良、麵黃肌瘦、啼哭不止。所以一開春,不需要別人提醒、督促,農戶們早早的就開始了春耕,翻耕土地、澆水施肥、播撒種子、拔草除蟲、鬆土追肥等等,忙的是早出晚歸,勞心不止,痛,並快樂著。
看著漫山遍野操勞的身影,徐凡感慨萬千。這個時代,農民們的需求其實很簡單,用後世的一句廣告詞來概括,就是“農(夫)婦、山泉、有點田”,有個家,有塊兒土地,再有灌溉土地的水源,這輩子就算是成家立業、衣食無憂了,辛勞一年的期盼也就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咱們這些農戶們太不容易了!”徐凡有些感歎。
“少爺好厲害!要是讓知畫姐聽到,又得趕緊給你記下來”小寶在一旁拍著手說道:“咱們離開長安前,李少爺還說呢,讓你做出一些好的詩詞文章的時候都要記下來,到時候交給他,他說以後還要給少爺出一本詩集呢!少爺你再說一遍,我回去得背給知畫姐聽,要不然知畫姐就該說我了!”
“瞎操心,你知道這幾句詩是什麼意思啊?我希望的是咱們這些農戶們都能豐衣足食,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出什麼詩集,做哪些沽名釣譽的事情!”徐凡有些臉紅的訓斥道,自己抄襲的是人家的詩詞,要是還出什麼詩集,那得多違心、臉皮得多厚啊,李繼策也是鹹吃蘿卜淡操心,還學人家附弄什麼風雅。
“少爺說得不就是咱們莊戶們做的農事嗎!這有什麼難懂的啊?”小寶低著頭小聲得嘟噥道。看到徐凡還想繼續訓斥,趕忙嘿嘿的說道:“少爺,你把這些寫咱們農戶們多不容易的詩寫成詩集給別人看,別人不是才知道咱們這些農戶的不容易嘛!”
沒想到這小子還有這般見識,徐凡一愣,心裏多少還是有些欣慰。
“你能有這般想法,也是不錯的了。不過那些還讓別人去做吧,咱們就是農民,種好自己的地才是最正經的!”徐凡看著還在勞作的莊戶們,有些悵然的說道。
“少爺,自從有了這些新農具,咱們現在耕種比以前好多了。你看我爹他們趕犁趕的多輕鬆啊!”小寶指著遠處正在耕田的王玉柱,也就是小寶的爹,欣喜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