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辭麗藻、編珠綴玉——評《船幫老大》(申請加精)
青山同風雨
一、申評作品:
作品名:《船幫老大》
作者名:一劍封喉
作品類型:曆史-曆史傳記
目前字數:12萬
作品鏈接:http://chuangshi。qq。com/bk/ls/55652753-1。html
二、閱讀情況:
作品已更新120652字,出評前通讀了一遍。
三、總體觀感:
“職業寫手”,名不虛傳!雖分在曆史傳記類,亦可作武俠文觀賞。作者積澱深厚,英辭麗藻,如編珠綴玉。但文氣圓融稍感不足,善加調理,當可為“全璞之寶”。
作者的文筆擺那,確實超過多數網文一大截。簽約以後,上架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兒,隻是有點擔心上架後的人氣。所以青山不惜班門弄斧側重網文與傳統文學的差別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書名和簡介
書名《船幫老大》表明主角身份,是個質樸實用的書名。當然,如果能多點傳奇色彩則更佳。
簡介百許字長調洋洋灑灑,既展示作者不俗的筆力,又可作傳奇英雄的長歌讚,可謂用心良苦。
五、“積澱”深厚,必須點讚!
“積澱”一:文學素養。簡介中有“職業寫作”,讀過文章深感名副其實。加上作者“字字珠璣,近於完美”的追求,文字之美恰如編珠綴玉。賞心悅目之餘,亦喜有所獲。印象特別深的是開頭:由一副對聯開篇,借助第六感——幻覺,寥寥數筆,一家四口的大致情況交代清楚。用筆之巧,可見一斑。
“積澱”二:生活、素材。動筆前,作者搜羅素材應該沒少花力氣。本文歸入曆史類而非武俠,主要原因可能就在於文章題材源於生活中積累的豐富素材。諸如文中人物的家世、師承的交代,青山第一感覺就是“此人現實中必有原型”。
六、圓融不足:
借用文中“圓融”這個詞,談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圓潤融通其實是一種境界,要做到著實不容易。
1、懸念感不夠強。懸念,不僅對網文,對所有的通俗作品來說都是一大“利器”。看大神的作品,風格雖各有不同,但懸念感強卻是他們的“共性”。
建議:搞網文創作,懸念是繞不開的一道坎。這把利器玩得純熟,對提升人氣,意義極大。好在網上有不少人的研究成果可供參考,作者君不妨一試。
2、適讀性待加強。適讀性,簡言之即是“爽”。網文與傳統文學差別有目共睹。我們起碼應該看到二者的受眾不同。本文讀了能增長見聞、提高寫作技巧,這是一大長處。但抱著學習的目的來看書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是帶著消遣的心態來“聽”故事的。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一個蒙著神秘麵紗的“船幫”、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草莽英雄的故事。
精當的引用畫龍點睛,過多的引用如果不能與其他文字水乳交融,就會影響文意的貫通。如第六章幾段引晦澀的佛經不如選用淺顯的偈語敷衍成文。
精當的環境描寫能增強畫麵感,過多的環境描寫則會拖遝情節的節奏。如第三章對盧府的描寫,其時陳叫山被眾人架著,哪有閑心觀賞盧府的陳設,點出富麗堂皇即可,過多描寫反而不契合當時情境。倒是以後衛隊的落腳點西內院可以先著幾筆。
二十四章陳叫山高叫“饒命”那段,處理得有點過了。都說讀者是玻璃心,哪能甩上一榔頭。讚一聲果然身手了得,也就夠隱忍了。
看過好多文筆好的網文,數據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字字珠璣”明明是優點,但過分唯美、處理不當反而會成為“原罪”。菜市場賣古董,智者不為。好文章如果不能“兼容”網文的受眾,豈不是發錯了平台?
建議:多了解網文的讀者需求,以寫好船幫老大的傳奇故事為主旨,平衡好情節、人物、環境的篇幅比例。引用宜精不宜多、宜淺不宜深。
貓大文筆好、人氣高。多看他的作品,多少會有些心得吧。
3、格局可以再大點:
寫評到此才看了寫作緣起,看文時對故事的時間地點著實費了些腦筋。時間,根據算命先生的發型、經曆判斷是清末民初。地點,樂州真的沒什麼印象,船幫必臨水,雖然幾處引用秦腔,但肯定不是陝甘。保路運動在四川,文中提到附近大城市有重慶、武漢,大體可以判斷四川、江邊一帶。
建議:作為曆史傳記,時間、地點最好能交代清楚、具體。
七、總的評價和建議:
本文文筆上佳。
書名不錯,簡介高端大氣上檔次。
建議多了解網文的特點、多了解網文的讀者。融文學性與通俗性於一爐,高質量的基礎上再加上高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