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天下無賊 (2)(1 / 2)

哲學家們說,不可能絕對準確地預測未來,因為一個能準確預測的世界沒有“自由意誌”的存身之地,二者構成了哲學層麵上的悖論。但你會看到,我們將挑戰這個結論。前提是:你不要把我們的預測透露出去,也就是說,不要過於強烈地幹擾世界的本來進程。古代的算卦先兒說“天機不可泄露”,實際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相信你會保密的,畢竟你也不願意讓更多的人來分享你的大獎彩金,對不對?

郵件的署名也變了:“兩個小有才氣的年輕數學家/某年某月某日”。到這時,切尼姆斯已經對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按他的電腦預測,第四場打擂中國選手勝麵較大,但他沒有猶豫,立即按信中的預測投了注。此時他關心的已經不是投注的收益,而是這兩個想“挑戰哲學家的年輕人”。他決定一直按他們的預測投下去,看看最後會是什麼結果。

第四場比賽結束,那位已經是過氣明星的日本華裔老棋手又燦爛了一次,以一目半戰勝了中國的D選手。切尼姆斯的賬上也因此又增加了寶貴的一分。

這麼著一直到了第十場比賽結束,切尼姆斯十次競猜全中。他的興趣越來越濃,並把有關情報向上級作了彙報。所以,他對“鬼穀子算法”的關注,已經從“副業創收”的層麵上升到職務研究,以後再占用工作資源也就理直氣壯了。等第11次郵件發來時,切尼姆斯使用技術手段進入中國網通的資料庫,查出了郵件發自這個國家H省省會Z市某家寬帶用戶,戶主叫張儀,住在某街某號。因為他的工作性質,他在中國有相當廣泛的交往。第二天他約見了一個籍貫是H省Z市的中國朋友李士誠。切尼姆斯確實按那兩人的囑咐,未把預測結果向任何人擴散,但李士誠是例外。因為切尼姆斯知道,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李的參與。

約見地點是在北京飯店。聽了切尼姆斯的介紹,李士誠沒有絲毫遲疑,決然地說:

“一定是騙子!你盡管相信我的話,他們一定是騙子!”他甚至對切尼姆斯先生的幼稚輕信十分驚奇,“你——竟然相信他們?”

切尼姆斯笑道:“我並未相信他們,也沒有不相信他們。這取決於他們以後的預測是否準確。如果次次都準,那必定有什麼值得探究的原因。”他分析道,“如果這是個騙局,那隻有一種可能:比賽組織者已經事先設定了每一局的輸贏,這個結果又被那兩人竊得,想轉賣給我。但我相信,三個國家的15位圍棋名家絕不會統統作弊吧。”

“那當然不會。但給你發郵件的人肯定是騙子,這一點也不用懷疑。隻說一個反駁理由就夠了:如果他們能準確預測,為什麼不嚴守秘密自己去投注?他們和鈔票有仇?幾個億的彩金啊。”

切尼姆斯點點頭:“你說的確實是一個非常有力的理由。但凡事都有例外。”

李士誠對他的迂腐大搖其頭,覺得保護這個天真的外國友人不上當,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充分說服朋友,他坦率地說:

“這句話說出來很讓人臉紅的——我的家鄉可是盛產騙子的地方。這些騙子常常能進行超常思維,讓你防不勝防。舉一個我經曆過的例子吧。大約是30年前,我上小學。有一天放學回家,街口的人群中,一位氣功師正炫耀他能用指頭鑽穿磚頭,並請在場哪一位到附近隨便找一塊磚頭來,交他當場表演。我那年10歲,正是好奇兼好事的年齡,立即鑽出人群,跑了很遠,撿到一塊半截磚,跑回來交給那人。那人運運氣,用食指刷刷地鑽磚,頓時磚屑橫飛,磚頭很快就鑽透了。我佩服得不得了,心想今天碰上真正的武林高人了。以後再有人懷疑,我就會挺身而出加以反駁——怎麼可能是騙子呢,那塊磚頭可是我親自在路上撿到的!實際上呢,你猜是咋回事?”他停了一下,問切尼姆斯,後者笑著搖頭。“這個騙局非常簡單:那位氣功師在每次紮場子之前,先把方圓200米之內的磚頭仔細清理走——他知道找磚的人不會走太遠的。然後放上幾塊做過假的磚。這些磚都用鑽頭鑽了洞,把洞壁打磨光滑,再用糨糊摻磚屑仔細堵好,外表上看不出來。就這麼著,我心甘情願地為那騙子做了一回托兒,還是免費的。”

切尼姆斯哈哈大笑:“有意思,真有意思。”

“那就再說一種我親身經曆過的騙局。喂,麻煩小姐給我找一根軟帶,一兩米長就行。”服務小姐聽他擺龍門陣也來了興趣,很快找到一根布帶,含笑送來了。李士誠把軟帶對折,再以對折點為中心把軟帶盤成圓,圓心處形成頗似太極圖的形狀,出現了兩個對折點。“這是中國民間非常普遍的騙局,俗稱‘紮圈’。可以說中國凡有井水處就有‘紮圈’,還發展成不同的變型。騙子是這樣幹的:先把繩子盤好,請參賭人判斷出真正的對折點,用筷子紮住那片空間,然後莊家捏著兩根繩尾向外拉。如果你紮對了,軟繩就會卡到筷子上,你就贏了。如果紮錯,軟繩就會沿著筷子滑走,你就輸了。但實際上呢,你永遠都不會贏。看得出來這是如何搗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