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三軍奏凱方表是男兒 一疏朝天始成為俠烈 (2)
”虎麵大王大怒道:“天朝大人在上,爾等怎敢羅唕?且兩國相征,不斬來使,我等草竊一方,安敢發此胡言?即不願投順,也須好好送回才是。”眾人聽見虎麵大王一番說話,方才住定。水狀元道:“水某忝中今科狀元,今服王命,來征不庭。因憐爾等不服王化,弄兵潢池,故爾奉刺來此慰撫汝等。汝等尚然如此桀驁,吾水某堂堂七尺,豈畏死之人哉?無詔旨者,緣邇年當道之臣惟謂爾等頑慢不恭,宜剿不宜撫,所以出師之日未敢據請。今聞爾等投誠有誌,特與征川將軍相議而來,蒙聖明許我二臣便宜行事,所帶空頭勅禦填注,爾等應授大小官職,回朝即受實銜。爾等不思改悔,反欲加害使臣,某視死如歸,豈畏爾等而鉗口結舌耶?”虎麵大王忙謝罪道:“某等不知禮義,恣行有日,得罪狀元。今狀元開某等自新之路,誠某等更生之年也,敢不奉命?”因命取花紅美酒分賞頭領。諸頭領即把花紅扯碎,美酒傾潑在地,各走開了,大嚷道:“山寨好不快活,到去受人箝製。大王要降自降,我等情願廝此。”
大王對水狀元道:“人雄非不欲待罪轅門,奈這些悍夫藐視王法,事不諧矣。請狀元速速回寨,恐有變心,禍生不測。”自己披掛上馬,送下山來,也逐一指點路徑,直送出八裏崗口。水狀元去遠,大王忙撥轉馬頭,叫道:“尚有一言相問。”狀元又轉,忙問:“將軍尚有何言?”大王道:“請問天朝中軍主將姓雲,乞將尊諱並號及籍貫示知。”水狀元即將雲狀元始終說了。大王大驚道:“此吾故人也!”忙將自己姓名說知,便附耳低言道:“如此行計方可剿除。”水狀元領計而別。
大王歸寨,聚集諸將道:“爾等何鹵莽之甚也!一個狀元也是上天星宿,就要殺他,倘天降禍災,如之奈何?我亦非真要就撫,也不過誘他,將驕卒惰,一舉而擒之耳。”諸頭領都大喜道:“我等不過一勇之夫,安知大王深謀遠慮也。”大王便調撥七十二洞兵將,俱要明日下山,大戰一場,使官軍不敢正視。於是諸部將領頭自都去收拾兵器。次日,果然都下山了,山上不留一個。大王與峨嵋說知計策,峨嵋因天朝來將一水一雲,想著當年烏雲大水,暗暗稱奇。
卻說青城山向來止通一路,虎麵大王上了山後,便於山後另開兩路,兵馬出進,隻有賊官曉得,官軍並不得知的,所以出沒不常,無從窺測。隻是他原是正人,不過避禍隱跡於此,怎肯終身陷於不義?今見水狀元來招安,心中不勝之喜,怎當這些黨類不肯同心!無可奈何,惟恐害了水狀元,所以自送下山。一聞了雲狀元為主將,心中尤是大快,即將計策授知,叫他外邊作備敵計,別將精兵從山後抄殺入來,占住此山,放起人來。又將多兵埋伏歸山之路,以便內外夾攻。故於此時將合山兵馬都要下山,不許留一個在山上,單留文總戎,已囑咐他引路,單等行計。
那水狀元回營,將萬頎公之意一一說知。雲狀元大喜道:“不料吾之故人卻原來在此間遁跡,今日天賜成功,正你我二人立名之日,即萬兄出身之始也。”
次日,雲狀元領了二千人馬出陣廝殺。隻見那邊賊營出馬果然是萬頎公。兩邊各自會意,戰了幾十合,不分勝負,各自收寅。
且說水狀元領了五千人馬照了萬頎公之言,一路行去。隻見一個老人在那裏招手,水狀元起以為神,隨他進去,細叩方知是文總戎。因前日匆匆即去,不及相見,今番歡喜不消說了。到了青城山上,真正沒有一人,便將各洞放起火來,四下裏都有伏兵。八員將正在出陣與雲狀元先鋒交戰,忽有嘍羅報道:“大王不好了!山上火焰焰、赤蓬蓬,想是〔起〕火了。”諸洞頭領回頭一看,果然見紅火燒空,黑煙迷路,都無心戀戰,奔走八裏崗去。雲狀元催動兵馬一路趕殺進去,直到山前。隻見山上人馬如雲,要上山時,山上木石亂滾下來,許多將領沒奈何,隻得望一條小路一走。正走之間,一聲炮響,左右兩彪人馬殺將出來。這裏殺進去,虎麵、峨嵋都從中殺起來,殺得八員大將俱作無頭之鬼,七十二個頭目盡為斷頸之魂。其餘殺不盡的都投順了。正是:占住名山已有年,洞中另有一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