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3)

前言

在世界所有的情報機構中,英國的情報機構可謂是“百年老店”——從1909年改組至今,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曆程,如果要上溯到16世紀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最早的情報機構,那就有近500年的曆史。所以說,英國情報機構是世界上最早的情報機構之一,甚至可以說是這種機構的“開山鼻祖”。

英國情報機構也是最神秘的機構,它一直秘而不宣,其組織和行動一直處於高度保密狀態。比起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局以及中情局,還有前蘇聯的克格勃,英國情報機構的透明度小得多。原因就是英國人似乎都崇尚“紳士風度”,對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為自然難以啟齒。但是,自從小說《007》問世後,弗萊明就把一位充滿魅力和冒險精神的英國間諜介紹給了這個世界;而影片《諾博士》公映後,又讓詹姆斯·邦德的形象進一步深入人心,讓地球人都知道在那個霧蒙蒙的英倫三島,有一種從事這種職業的人。所以說英國情報機構既是最神秘的,又是最公開的。

在世界所有的情報機構中,英國情報機構的發展和演變也是頭緒紛繁、複雜多變的。經過百年的變遷和多次整合,其變化的軌跡也呈多元發展,其演變過程漫長而又複雜。

早在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代,英國就創設了秘密情報機關,英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於1855年在軍隊中建立了地形測量和統計局,這是英國現代情報機關的雛形。

但是在維多利亞執政時期,英國對情報工作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英國女王認為她的海軍霸權地位完全能夠維護英國統治下的和平。因此,就把情報工作交給那些外交官和領事們來做。盡管從1887年開始,大英帝國設置了軍事情報總局,在軍隊內創建了海軍情報局和陸軍情報局,並且在1893年將地形測量和統計局改名為情報署,但是由於曆史的偏見,英國情報機構一直形同虛設,作用不大,直到布爾戰爭失利之後,英國人才開始認識到情報的重要性。

布爾戰爭發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當時隨著英國殖民主義勢力的不斷擴張,非洲大陸成了它覬覦的目標。當英國的軍隊入侵非洲後,那些最早來到南非的荷蘭人的後裔布爾人,不得不大規模地向東北方向遷徙,讓出自己的殖民地,並在19世紀30年代,建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自從在南非發現鑽石礦和金礦之後,英國壟斷資本迅速獲取了驚人的利潤,讓當地的布爾殖民主義者分外眼紅,為爭奪采礦權,他們和英國人產生了激烈的鬥爭,而且愈演愈烈。

1899年10月11日,當布爾人企圖獲得南非開礦權的要求再次被英國人拒絕後,布爾人就開始向大英帝國宣戰——布爾戰爭由此爆發。

戰爭初期,布爾人主動發起猛烈攻勢,英國軍隊由於過於輕敵,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12月13日,英軍在科倫索對布爾人展開了激烈反擊。當時英軍指揮官布勒將軍的進攻計劃是兵分三路,全線出擊,並且明確了三路英軍最終會合的地點。但是,由於布勒將軍發給三路英軍指揮官的地圖出現了錯誤,標錯了最終會合點的位置,結果使這個攻擊計劃漏洞百出,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同時,由於情報工作的疏忽,布勒將軍對布爾人的兵力部署和行動意圖一無所知,三路英軍不是找不到進攻的目標就是中了對方的埋伏,最後導致科倫索戰役以英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軍損兵折將,傷亡兩千多人,幾百人失蹤,而布爾軍隊僅僅陣亡8人,傷30人。如此懸殊的戰績對比,讓驕橫的英國人實在感到有點莫名其妙。

整個戰役從12月10日開始,到15日停火,英軍在東、中、西三條戰線全部失利,總共損失2800多人,在英軍史上被稱為“黑暗的一周”。布勒因戰事失利不得不引咎辭職,丟掉了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的位置。布爾戰爭的失利,讓英國政府和情報部門受到了來自各方麵強烈的指責。大英帝國此時才開始認識到情報工作的重要性,開始了對情報工作的重視,從而對英國情報機構進行了較大的整頓和完善。

經過整頓和改革之後,英國情報機構開始有了明確的分工,英國陸軍情報局主要從事搜集國外軍事情報的工作,同時還負責動員和本土防務;而反間諜工作則由海軍情報局負責。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多年。

當年英國的軍事情報總局(簡稱“軍情局”),是一家機構臃腫的情報部門,直到1963年以前,它一直隸屬於英國戰事部,後隸屬於英國國防部的國防情報組。“軍情局”下麵設置了多個軍情處,各個軍情處均有不同的用途,成立時間也各不相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竟然發展成了19個軍情處,而且都有自己的代號。帶有“MI”開頭的19個軍情處成立的時間和職能大致分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