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拜堂封官團圓聚?董叛擄掠困雁門(2 / 2)

正談論之間,忽見中軍官報道:“董大人把一頂花轎抬至帥府門首來了。”眾官聞報,忙忙站起,迎將出來。郝子良問:“董大人,這是何人的花轎抬到帥府來?”董溫曰:“郝大人,你是明知故問。這就是胡翁之女,是下官所收的螟蛉義女,乃是田公子先定長房之妻。今日來此,是與田公子安全花燭。”盧帥忙曰:“我女昨夜已完花燭,怎麼此女來爭長房呢?”董溫曰:“先定我女,豈不為長房嗎?”郝子良曰:“二位大人不必爭論。田公子打死帥子,其罪一也;私定姻緣,其罪二也;隱名上陣,其罪三也。有此三罪不斬,爭長論短,豈有此理?所以不論大小,一同大拜花堂。”立刻懸燈結彩,鼓樂喧天,三位新人,一男二女,同拜了花堂。眾官並家下人等皆賀喜。

隻見中軍官稟報:“現有聖旨降臨。”眾官聞報,即刻站起身來,吩咐設擺香案,即迎出轅門,跪接聖旨。但見都禦史海瑞手捧聖旨,帶領八名侍衛進了帥府。在帥堂正中,麵南而立開讀,眾官跪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苗蠻作亂,仗諸卿馬到成功,不負朕委。在軍中文武,皆加封三級。陣前又收勇將雷轟,朕心甚悅,雷轟著封為湖南總兵,入京麵聖加旨。其餘軍兵並陣亡者,犒賞及恩恤銀三萬兩。欽此。眾官一齊望闕謝主龍恩,海欽差回京交旨不表。

眾官各回衙署,這且言講不著。再言朵思、董狐狸大犯雁門關,乃是當年奸臣李良死後留下逆根。此賊名喚李紅,鎮守都江城。老賊心想報仇殺官,妄想篡位。自思力薄,遂勾串朵思賊、董狐狸賊,又勾金交大王,又勾北霸天史典,眾賊人大反雁門關。這關內眾百姓皆已逃去。總兵於得龍一見賊人攻城,忙派兵守護城池,即發告急文書。萬曆皇爺急差戚大將軍帶領一萬軍兵征北,王大愣為先鋒官,兵發塞北。這且不提。

且言在雁門關居住艾員外,家有百萬之富,又好行善。夫人劉氏。夫婦二人同庚,四十有餘,膝下無子,隻生一女,名喚艾伶。因戚大人鎮守雁門關時清如水,明如鏡,他二人交厚,將女兒許配戚公子為婚。那時公子八歲,女兒十歲。戚大人任滿回朝,算來五年有餘,音信不通。現時賊兵攻打雁門關,眾多黎民百姓不顧家業財產,紛紛逃難。艾老夫婦見賊兵犯關,女兒現已十五歲。艾公曰:“此在離亂之際,老夫給戚親家去了幾次書信,不見回音,卻是為何?心中納悶。不如咱三口人奔赴京城,一則探望親家情形,一則趁此避難,將家產交與家人看管。你看如何?”夫人曰:“老爺說好便好。”遂將家產托家人看守,老夫婦帶了些路費,領著女兒出關口。忽聞連聲炮響,隻嚇得驚魂千裏,望前逃命。這炮聲震天,乃是於總鎮與朵思賊大戰疆場。朵思托叉來刺,於總鎮擰槍來迎,戰有三十餘回合。於總兵招架不住,敗陣回關,吩咐三軍緊閉四門。朵思見四門已閉,吩咐攻城。城上灰瓶、炮子、滾木雷石打將下來。朵思見不破城,隻可圍困城池。這且不講。

再言艾老夫婦領著女兒,隻唬的不知東西南北,一氣跑出二十餘裏,天光已亮。但見逃難的男女老少不計其數。艾老三口奔北京須上南行,那知隻順大路向東行去。未走十裏八裏,小姐足下疼痛,坐在地上不能走路。艾善人見此光景,隻可歇息歇息再走。正然歇息,忽見來了一簇人馬。原來此人馬乃是穿雲山的寨主董天豹,綽號狐狸精,與朵思反王同夥,在山寨招兵買馬,聚草屯糧,聚了五百嘍卒。現有探馬報道:“朵思大王兵反雁門關。”董狐狸聞報大悅,遂率眾嘍兵,助朵思一臂之力。兵馬行在中途,隻見小卒跪報:“前麵有一美貌少女,還有半老一男一婦相隨,大約是逃難的。請令定度。”董狐狸聞報大悅,遂傳令:“把女子搶上山寨,把那男婦二人殺了。”兵卒遵令施行。旁邊有兩個得用的兵卒,一名長脖雁馬華,一名短脖鷹項振,忙忙攔阻說:“不可殺。大王把女子搶上山去,他看不見他的父母,必然想他父母,今天哭,明日嚎,哭也就哭死了!”董狐狸聞聽曰:“言之有理!令你二人將他父女三人送上山寨,候我奪得明朝江山,封他作正宮,封你二人為鎮殿將軍。好生侍奉你的正宮娘娘!”二人謝恩,遂來至艾老爺三口前。令兵卒牽過三匹馬,令父女三人騎坐。他二人各乘騎,一前一後,往穿雲山而去。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