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修橋(1 / 2)

隨著文書一起寄來的,還有一封信,葛相寫給管毅心的信。

兩人都猜到這封信裏會有關於案子的話,但誰也不會認為這是葛相在向自己的徒弟求情的信,是有什麼事情想要告訴管毅心吧。

郭焱要把文書和信拿給管毅心看,陸二雖然好奇,還是沒有一同進去。如果管毅心覺得可以讓人知道,自然會告訴他們的。

小玲還在跟張新粘糊,陸二心道,小別勝新婚啊。雖然不想打擾他們,但再不走就要趕夜路了,兩人隻好依依不舍地分別。

賀琳家裏還沒有開飯,就是為了等她們。

離開了兩個多月,賀氏無論衣著打扮,還是言行舉止,跟周圍的農村婦女越發像了,在京城裏的小心翼翼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讓人心安的淳樸。也許這就是她的本色,在繁華的京都生活了十餘年,也不能抹掉的本色。

桌上的飯食,也帶著莊戶人家特有的色彩,雞鴨都是切成塊,跟菌菇一起煮的噴香,這是今晚最最有分量的一道菜。另外還有幾樣簡單的炒菜,白米飯,和一盤子顏色有些發黑的饅頭。春小麥磨的麵都是這個顏色,看著不好看,陸二她們也就是因為好奇買過一次,顏色不好看,味道口感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的,所以之後就沒有再買過了。

賀氏笑著說這是從地裏剛收上來的麥子,立刻就磨的麵,跟在店裏買的不一樣。

陸二嚐了一口,是挺特別的這種剛收上來的麥子有著特有的清香。就著雞湯吃完了一個饅頭,便問這種麵能不能做手擀麵。賀氏做的手擀麵是一絕,就連小玲都甘拜下風,因為她的力氣不夠,揉不出那麼勁道的麵來。如果用這種帶著清香的麵來做手擀麵,味道一定特別好。

賀氏見陸二喜歡她做的吃食,也很高興,說明天早上就用這新打的麵擀麵條。

小玲還惦記著地裏的麥子千萬別收完了,她還想親自去收上一捆呢。

這個她早就跟賀氏說過,賀氏便說家裏的麥地還留著一塊,就等著小玲回來。

小玲高興之餘,居然又從遙遠的記憶裏發現了一記美食,烤小麥,說著明天可以試試。

第二天是個大晴天,剛走出大門,張新竟然也來了,一身短打扮,顯然是昨天聽說了小玲要下地收麥子,這是幫工來了。

一行人都到了賀家的田地邊,大多數人家的麥子都已經收了,留著齊整整的,黃色的茬兒。沒有收割的土地裏,已經有人在忙了。

賀氏隻是一個女人,還不是強壯型的,麥地從播種到收割都是交給佃戶來做。單獨留下的這片麥地並不大,再去找別人幫忙肯定不好意思,所幸她們幾個女流完全可以自己來收割,有了張新這個做慣農活的人參加,自然更輕鬆。

陸二是沒興趣返璞歸真,體驗一把田園生活的,就站在地頭上,看她們“自找苦吃”。

同樣沒興趣的人,還有賀琳。她現在掙得錢完全可以養活她們母女,但是賀氏卻鐵了心要回到之前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她不想成為賀琳的累贅。賀琳對於賀氏的堅持也很無奈,很多時候隻能順著,就比如現在。

小玲跟張新無疑是最快樂的,一個教,一個學,就跟旁邊的麥地裏的,那幾對少年夫妻一樣親密無間。

這幾人裏,除了張新,誰也沒有做農活的經驗,一開始的新鮮過後,剩下的就隻有疲勞。陸二看到旁邊地裏有人上開休息,就招呼他們也休息一下。

幾人坐在軟軟的田埂上,喝了口水,這才舒了口氣。若不是周圍還有別人,她們真想就這樣躺下來。

張新手中拿著麥稈,靈活的手指在麥稈間跳躍,不一會兒就編了個圓圓的球狀物。又在中間穿了跟麥稈,下麵墜了一朵帶穗的淺紫色的花,這竟是一個小巧的燈籠。

小玲欣喜地接過來,讚歎道:“真好看,怎麼編出來的?快教教我嘛。”

“我隻會編這一種,跟我大堂哥學的,他會編的東西才多呢,隻要我能刻出來的,他都能用這些草杆編出來。拿到集市上去賣,能給家裏添好些東西。”張新笑道。

“哦,原來手巧也可以遺傳的嗎?”陸二笑問道。

“我們那個莊子上的人大多手巧,隻是我比較幸運,遇見了陸公子,還有師父。”張新道,不然他也會像莊子裏的人一樣,靠著這份手巧多賺點錢養家糊口,而不是把它當作正經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