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 原來如此(1 / 3)

這一次白澤“衝冠一怒”潛進牧馬山莊來殺駝背巴桑,毫無疑問是件極其危險的事情,稍有一點的大意,都有可能暴露被人包圍,拿著亂槍掃射,下場堪憂。

而算起來,他這也是第二次闖進別人的地盤家裏殺人,上次是在隨縣,不過隻是幾個地方上的混混,無論潛入出手,都比這次要簡單的多的多。

不過,話又說回來,白澤心裏其實也並不在乎危險,也沒有去想後果。練武的人,在這個年代身上的束縛普遍都是太多太重,做什麼事情全要屈從心意,顧忌太多,以至於短短幾十年下來,國內武術界的高手就越來越少。

漸漸有了一些青黃不接的跡象。甚至很多門派的功夫都在不知不覺中失了傳,斷了代,老一輩兒留下來的那些東西,是越來越少,越來越不被人重視了。

以他的個性,放到過去古代,再有這麼一身功夫,早就弄個大俠來當當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可在現在要不想出事,連累家人,那就隻能壓抑心態,是龍得盤,是虎得窩。

這就是現實。要不然平均每年都要開展一次兩次的“嚴打”,都是給誰預備的,除了黃毒黑之外,抓的最多的就是他們這種練過幾天功夫,年輕氣盛,下手夠黑的“愣頭青”。

這麼一來,年年撒網,就像是舊時用篦子篦頭發抓虱子一樣,一茬又一茬,赤裸裸的前車之鑒擺在麵前,誰還敢“炸刺”,所以這年月有機會練拳的人,入門的第一課,基本都是所謂的“武德”教育,老師傅耳提麵命,諄諄教誨,怕的就是徒弟出去闖禍。

結果這麼一來,心是好心,但這拳再練就沒了味道,沒了膽氣,十有八九便成了健身拳,保健操了。

而古往今來練拳的,隻要成名成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心有猛虎”之輩,不惹事,不怕事,不吃虧,不受辱。

可以一怒之下,血流五步,談笑之間,割頭下酒,也能清風朗月,拂衣而去。

雖心有猛虎,常啖血肉滋味,卻也不耽誤閑暇之時,細嗅玫瑰,對月吟鬆。

遇到不平事,大丈夫快意恩仇,一腔血性,輕王侯傲公卿,肆意而為又是何等的酣暢淋漓,痛快了得。

可惜,這樣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已漸漸的看不到了。不過白澤在審訊室裏一番頓悟之後,如今行起事來卻有了這麼幾分古之豪俠般的風采和氣勢。

他現在拳法入微,動念之間,身法如電,不出手則已,一出手殺人就如割草,比起太史公遊俠列傳裏的那些遊俠兒卻也不差什麼。

這次他之所以一聽孫明光傳來的消息,就立刻暴身而起,殺機滿腔,連夜都不過,就殺進牧馬山莊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年輕氣盛,火氣太大,但人誰無少,這本來就是少年人的天性所在,過度壓抑,反倒逆了本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之前孫明光所想的,拳法到了他現在這種地步,精神上的修持和進取往往比一味的苦練更加重要,此事雖然不全是因他而起,但母女三人被駝背巴桑抓走,卻和他有直接的關係。

如果是不知道,一切都蒙在鼓裏,這還好說,但一旦知道了,就絕對不能容忍。

否則心性裏就會產生未知的破綻,讓他以後的修行不斷出現偏差和失誤。

所以他這次進來,駝背巴桑肯定是要死的。

更何況白澤也堅信自己的做法是對的。他雖然不是神仙,神仙也不能改變現有的一切,鏟平人間所有的不平之事,但救一人是一個,在某些時候白澤也不會吝嗇於去扮演一個“殺一人而救百人的”的清道夫角色。

總之,心裏想做,就去做了,其他的做了再說。

至於,殺了這麼多人,到底會在成都地麵上引出多麼大的後果,他連想都不想一下。

就像是武師之間比武打擂一樣,要麼不打,一打起來就基本不會有什麼“好手”,如果事打起來腦子裏還在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這人肯定就會被打死在擂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