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那時婚戀(1 / 2)

下麵是朱錦輝母親對兒子的敘述。

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朱媽媽劉永真正在省直“電大”上學。因為沒有考上大學,她一直情緒不高。父母鼓勵她,說上電大也是大專文憑,將來努力工作,一樣有出息。

一個周末的早晨,劉永真正在家裏學習英語。她帶著耳機,抱著當時流行的“磚頭”式錄音機,在聽“新概念”英語。

媽媽買菜回來了。

她走進劉永真的閨房,笑眯眯的對女兒說:“我碰見陳紫萍,你陳阿姨了。她告訴我,她兒子剛剛大學畢業,分到市政府機關裏工作。我們覺得你倆條件挺合適的,年齡也都不小了,哪天見見麵,怎麼樣?”

正在埋頭學習的劉永真,聽到母親這麼一說,眼前出現了那個皮膚白皙,國字臉的男孩子形象。他的名字叫朱誌平。他們曾經是小學同學,後來因為劉永真的父親調動工作到了省委,他們家搬到省委這邊來了。

“他二十九歲,你二十四歲,年齡正好般配。他家跟咱家條件也相當,我們覺得挺合適的。你覺得怎麼樣?”母親坐在劉永真的床邊問。

“嗯。媽說好,那就好唄。”劉永真也覺得不錯。自己連大學都沒有考上,還要找什麼樣的呢?

第一次見麵也是在劉永真家裏。

當年的朱誌平,那可是一個吸引人們眼球的美男子。他不光皮膚白,眼睛還又大又亮,五官十分端正。小時候在幼兒園裏,就有不少阿姨開玩笑,說將來要找他做女婿。

朱誌平和劉永真開始了戀愛。

劉永真在朱誌平的回憶裏,是一個紮著兩隻小辮子,個子不高,皮膚有點黑,性格文靜的女孩子。如今見了長成大姑娘的劉永真,小辮子改成馬尾辮了,個子長高了不少,略黑的皮膚和文靜的性格還是沒有變。

劉永真眼裏的朱誌平,那可是從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兒,長成一個標準大帥哥了。

那個年代的帥哥標準,是著名演員王心剛那種國字臉,濃眉大眼的。朱誌平恰好就是這種。看到朱誌平,劉永真心理悸動了一下:這可真是個俊男哦。

那個年代的戀愛,多數還是父母和家人朋友介紹。所謂自由戀愛的,畢竟很少。那會兒也有婚介所。但是,在人們眼裏,婚介所都是為那些實在找不到對象的困難戶開辦的。父母和親戚朋友介紹的,占了婚姻大多數。

劉永真和朱誌平像那個年代大多數年輕人一樣,開始了標準的戀愛程序:看電影,逛街下飯館。

跟劉永真在一起,朱誌平發現,一般都是他說的多,劉永真很少說話,多數時間她都在那裏靜靜地聽,一副很冷靜很理智的樣子。但是,自己的訴說就少了許多討論,少了爭論的樂趣。

劉永真覺得,朱誌平很健談很開朗,正好跟自己互補。

就這樣,他們談了半年多,劉永真到了25歲的晚婚年齡,兩家父母就為他們操辦了婚事。那時候也不興婚紗,新娘穿著當時流行的大紅套裙,新郎已經流行穿西裝了。他們隻簡單請了五桌客,邀請了兩家的親戚和幾個朋友,就算結婚了。

之後,他們也跟當時的年輕人一樣外出旅行。他們去了北京。那個年代,結婚能去一趟北京也是很令人興奮的事。

開始上班了。那會兒是“文革”之後,百廢待興,“大幹四化”的年代,需要大量人才。朱誌平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名牌大學畢業),很受領導重用,所以提拔的很快,不久就是科長了。還被推薦為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人才。

劉永真當時是醫院政工科幹事,負責宣傳,起草文件等等。她在電大學的是中文,正好用得上。

很快地,他們的兒子朱錦輝誕生了。

有了孩子之後,劉永真就把大部分業餘時間放在了孩子身上。雖然請了保姆,婆婆和母親偶爾也來幫忙,但她還是不放心,堅持許多事情自己親自做,從小就要給孩子養成好習慣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