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點擊,推薦。收藏宋嘉定九年,大年三十的夜晚,皇宮內歌舞升平,燈火闌珊。一派“盛世”之相。來自蒙古,大金的威脅,現在早已被拋卻在了腦後。剩下的隻是無盡的糜爛,及自欺欺人。
趙拓獨自一人在皇城內百無聊賴的走著,望著遠處的喧嘩熱鬧,不禁微微苦笑。
照理來說,如此規模的宮廷宴席是怎麼也輪不到他能參加的。不過,誰讓他與當今太子趙竑攀上了關係,榮升為太子伴讀。而這個趙竑,就是四年前那個在古玩店被他稱作冤大頭敗家子的“少爺”!
早先他們因四年前的“丟書事件”以及“玻璃珠事件”而彼此熟識的時候,趙竑還未被選為太子,原名趙貴和,乃是寧宗的弟弟沂王趙抦的兒子。因寧宗先後有8個兒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所以趙貴和於一年多以前被寧宗選入宮,立為太子,並改名趙竑。
當年趙貴和,應該說是趙竑一手舉著《弁而釵》,一手拿著顆玻璃珠,陰笑著突的出現在趙拓麵前,趙拓就立馬兒反應過來,他被抓包了。嚇的他小心肝頓時就一哆嗦,冷汗嘩的順著脊梁骨流了下來。要知道,當時的趙竑可是倍受沂王寵愛的沂王府世子,雖還沒現在身世顯貴,但也是各路人士巴結的對象,與他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人物。也就代表著,他沒好果子吃了,未來將會是一片黑暗。雖然當時他的求學生涯已經是一片黑暗。
接著,趙拓就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被趙竑“熱情”的請到沂王府第做客。再接著,他在經曆一番裝傻充楞,“垂死掙紮”無果後,無奈的乖乖交待了他的計劃,並附上還為到手便已“贈”給他人的玻璃製造工藝一份,作為贖罪。整個過程中,趙拓鬱悶的想撞豆腐。天曉得,這時代十三四歲的小屁孩兒竟會這麼早熟。他在這個年齡的時候還在傻傻的捧著漫畫偷偷樂呢。看來這古代官宦子弟的孩子就是不同,從小勾心鬥角練出來了,一個個跟人精似的。
之後就沒什麼好說得了。雖然被趙竑敲了一筆竹杠,但好處也是大大的。一來二去,趙拓與這位沂王府世子漸漸熟識了起來,攀上大關係,抱上了大腿。連帶著他在濟王府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尤其是半年前趙竑被立為太子之後,他被招為半個伴讀,更算是太子麵前有頭有臉的紅人了。之所以是“半個”,卻是趙拓推脫後的妥協結果。
比較鬱悶的是,那本《弁而釵》讓趙拓解釋了好半天,卻至今還被趙竑那來調笑說事兒。
……
不知不覺,趙拓走到了禦膳房的門口,飯菜的飄香隨之鑽入鼻孔,引得他胃部一陣饑餓。算算時候,從中午到現在,自己還未曾吃過飯,便不顧來往絡繹不絕的太監們,抬腳邁了進去。
禦膳房的管事王公公眼睛賊尖,一眼便看見了趙拓。他雖看不上他的身份,但趙拓卻是太子跟前兒頂熱的紅人。急忙上來哈腰招呼:“老奴給公子請安。您沒在前麵陪著太子殿下怎麼上這兒來了?這等汙垢之地,豈不辱了您的身份。”
趙拓聽了不禁覺得好笑。四年前自己還是“上不了台麵的東西”,一晃眼,竟然就“辱了身份”。看來權勢的確是好東西。不枉古往今來這麼多的人為這個爭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