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形如鬼魅(2)(1 / 3)

“倒是啊,真虧你想得到。”蔣小亭說完,挑了一個稍稍有點彎曲的辣椒,橫著按在雪人臉上。還別說,這辣椒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都像極了一張鮮紅欲滴的嘴巴,尤其是右邊微微上揚的弧度,看上去如同一抹微笑。有了眼睛和嘴,雪人好像一下子有了生命,在衝著大夥微微發笑。兩名女生也露出滿意的微笑,這是高壓之下一次難得的放鬆,也可以說是苦中作樂。朱宇忽然明白,曹睿之所以提議堆雪人,可能正是想借此緩和一下大家的情緒。但麵對這個形象逼真的雪人,他的心情卻一點也沒好起來。雪人的臉讓他覺得別扭,尤其從遠處看去,那兩段豎著插進去的木炭不是眼睛,而是兩個漆黑的空洞的眼眶,辣椒的“微笑”也似乎變成了獰笑。多麼可怕的一張臉!

午飯後,大夥又如以往一樣,結伴來到三樓的“運動館”。其實以往在學校裏,除了曹睿每天堅持打籃球,別的人都鮮少參與體育運動,即便為了消磨時間,他們各自也都有更好的娛樂方式可以選擇。但是眼下,體育運動卻是他們唯一能夠消磨時間的方式,還能抵禦寒冷,這點很關鍵。不過伴隨時間一起被消磨掉的,還有每個人的信心和耐心。

台球一局沒有打完,朱宇便感到發熱症狀又加重了,逐漸到了難以支撐的地步,隻得放下球杆,雙手撐在台球桌外沿上,向著對麵的吳小四擺起了手,“不行了,我頭疼得厲害,得回屋睡會兒去,你要是無聊找曹睿打籃球去吧。”

“好。你再堅持幾天,”吳小四拍著肩膀寬慰他,“戒煙初期這些症狀是會反複幾天,過幾天就沒事了,最多一兩個星期,準好。”

“但願吧。”朱宇苦笑著走向羽毛球場,鄧芳芳與蔣小亭正在激烈對決,周雪站在一旁神情漠然地觀戰,似乎注意力並不在這上麵。自從沈川死後,數天來她無論做什麼,都是這樣一副冷冰冰而又心不在焉的樣子。

“你現在回房睡覺?是不是又發燒了?”鄧芳芳緊張兮兮地走過來,伸手想摸他的額頭,被他伸手擋住。

“沒有發燒,就是昨晚沒睡好,困了。”

“你可別騙我。”鄧芳芳半信半疑地看著他。

“騙你幹什麼,接著玩你的吧,天黑之前去叫我起床就行。”

“那好吧,我一會兒去看你,給你送點開水喝。”

“好。”朱宇丟下她,徑直來到周雪麵前,訕笑了一下,有些難以啟齒地提出自己的請求,“最近太無聊了,我想寫歌打發時間,但是沒有樂器定調和試音,所以……想借你的口琴用一用,頂多用幾天。怎麼樣?”

“好的,我陪你下樓去拿。”

周雪的爽快反倒讓朱宇有些吃驚,下樓梯時,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知道這口琴對你意義非常,你放心,我會愛惜的。我構思一首歌很久了,寫完就還你,最多不超過三天。”

“沒關係,你盡管用。”周雪轉過臉來,向他莞爾而笑,“不過,我也想請你幫我個忙。等你寫完歌,可以教我吹口琴嗎?”不等朱宇開口,她又接著說,“我也不要求吹得多好,隻要會吹《送別》那首歌就行了。”

“這太容易了,我包你三天就能學會。”

來到周雪臥室門前,朱宇停步,等她進去拿口琴出來。不料裏麵一陣翻箱倒櫃的動靜竟持續了數分鍾之久,朱宇納悶,難道她忘記把口琴放在什麼地方了?按說不應該啊,這麼珍貴的東西……正揣測著,隻見周雪一臉緊張地走出來,見到他就說:“真是怪了,口琴找不到了。”

“不可能吧!”朱宇怔了好一會兒,說,“會不會你記錯了,放在別的地方了?”

周雪搖起了頭,“不可能,一直都放在床頭櫃的抽屜裏的,再說我昨晚還拿出來過,之後又放回老地方,怎麼過了一晚就不見了呢?”

朱宇想起蔣小亭也在這間房住,便隨口問:“會不會是小亭拿去玩了,或者收拾東西時把它歸錯地方了之類的?”

“肯定不會,她知道這把口琴對我有多重要,絕不會亂動的,再說她也不會吹,拿去幹什麼呢?”

朱宇想想也是這樣。再者,自己方才在三樓找她借口琴時,蔣小亭也在旁邊聽著,假如口琴真的在她那裏,她當時不會一聲不吭,口琴對她來說沒有什麼用,對周雪卻是意義非同尋常。她當然也知道這一點。

懷著最後一絲希望,朱宇陪周雪進屋,裏裏外外仔細翻找了一遍,仍然沒有發現口琴的蹤影。“屋子就這麼大,找不到一定就是丟了。”周雪此時反倒平靜下來,默默望著滿屋的狼藉,眼神中盡透著落寞之色。

“怎麼就無緣無故丟了呢?”朱宇對此感到十分詫異。

“會不會被人偷了?”

“這東西也有人偷?”

周雪不說話了,她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朱宇卻忽然想起一個人來,假如這把口琴除了對周雪,還對某個人有點特別意義的話,那就一定是他了--吳小四。他之所以拿走口琴,也許是為了周雪著想,希望她不要睹物思人暗自傷心;也可能是自私地希望她能盡快忘掉口琴的主人沈川,自己才有機會從感情上接近她……這種事情假如換成別人,朱宇或許會相信,但他壓根不相信吳小四會做這種事,這不符合一個呆板而正直的人的做事風格。

然而除了他,別的人更加沒有偷走口琴的理由了。這件事成了疑案,正因為缺乏合理解釋,朱宇反而認為這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他相信,一件已發生的事情越是不可能發生,背後往往越是隱藏著不可思議的秘密。不幸的是,當天深夜發生的一件事,證明了他這個看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