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關(1 / 1)

人物背景介紹(隨出場不斷補充):

鈕祜祿·畫橋:四的庶福晉。

鈕祜祿·畫薇:畫橋的丫鬟。

那拉·博文:四的嫡福晉。

李玉珊:四的側福晉。

耿雨雙:四的庶福晉。

秀梅:李玉珊的丫鬟。

詠夏:那拉氏的丫鬟。

弘時:四的三子,李氏所出。

弘昀:四的二子,李氏所出。

弘曆:四的四子,鈕祜祿氏所出。

胤禛:四,即後來的雍正。

(其他的阿哥們略,大家都知道的吧)

書中的漏洞:

(1)弘昀死於弘曆出生前,由於劇情被調後。

(2)皇室的孩子取正名,大約要到七八歲左右,女主不可能那麼快就知道她的孩子是弘曆。(如果她問小薇自己的姓氏,也可以猜到,不過那樣太麻煩,偶比較懶=

=||||)

(3)鈕祜祿氏生弘曆時二十歲,由於劇情被調。文中有解釋,不過有些牽強。

(4)YY的很多,以後的大漏洞看情況再補吧。

引自——百度知道

書 法的常 識

1.安硯:把硯台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2.研墨:

●倒水要適量,不要太多。

●拿墨時,食指要放在墨的頂端,拇指和中指夾在墨條的兩側。

●按墨要重,磨墨要慢。

3.發筆:

●用清水浸泡筆毫,把筆的膠質泡發。

●不要浸泡太久,以免筆管裂開。

4.掭筆:在硯台邊上撚轉筆鋒,使筆鋒順攏。

5.洗筆:

●寫完字後,用清水把筆上的餘墨洗去。

●把筆放在毛邊紙上吸去水分。

●把筆吊在筆架上晾幹。

《夢溪筆談》

全書26卷,《補筆談》1卷,《續筆談》3卷,共30卷,609條,分故事、辯證、樂律等17目。除了論述文學、史學、藝術等外,主要記載論述了我國古代特別是當時的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反映了十一世紀我國科學的輝煌成就。據統計,該書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就有二百餘條,占全書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內容包括數學、天文、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及工程技術相當廣闊的領域,其中有些科學發明創造,已經列於中世紀世界各國的先進行列。因此,《夢溪筆談》成了我國和世界科學技術史上一部重要文獻,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淩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禎之側福晉。

一次,雍王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王康複後,對其尤有鍾愛。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曆於雍和宮邸。弘曆十二歲時隨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於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曆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曆“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王的恩寵。

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曆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曆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

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豬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彩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後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後駕薨,舉國致哀,尊徽諡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