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努-裏維斯知道林明陽肯這麼說,絕對不是為了在自己麵前顯示他有多麼獨特。要知道林明陽也算是《阿凡達》這部影片的投資者之一,他的判斷和好萊塢媒體一邊倒的支持《阿凡達》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情況,這不得不讓基努-裏維斯感到好奇。
“我看過《阿凡達》,那真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你認為它會敗給《拆彈部隊》,這其中有什麼說法?”
“《阿凡達》的技術之獨步天下是人所共知的,它在3D電影科技上也做出開創性的貢獻,但是奧斯卡從來都是技術流的傷心地,1978年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的轟動不亞於《阿凡達》,但在奧斯卡最佳電影的爭奪中還不是敗給了一部溫情脈脈的《安妮-霍爾》。《拆彈部隊》挑動的是美國人最痛的伊拉克戰爭,但是跟一般反戰主題的戰爭片又不太一樣,影片以小見大表現出戰爭對伊拉克人和美國士兵的影響,動作場麵也算是淩厲而有氣魄,而且畢格羅又賦予影片女性特有的細膩風格。”
林明陽的評價很中肯,但從語氣裏還是可以聽出他對《阿凡達》難以獲獎的一種遺憾,“從‘電影暴君’的外號也可以想象卡梅隆的圈內人緣,他強硬獨裁的工作作風也一直為人詬病,這也是一個很不利的因素。”
他話音剛落,一個聲音突然在他身後響起,語氣裏還帶著一股桀驁不馴的味道。
“Felix,我可是聽到你在背後說我的壞話了!”
林明陽和基努-裏維斯這兩位好萊塢的新老帥哥站在走廊上聊天,基本上吸引了劇場裏大半人的目光,詹姆斯-卡梅隆進場之後很快就注意到這邊,他的座位和林明陽是緊挨著的,所以他準備過來叫上林明陽一起入座,可沒想到走到近前的時候卻碰到聽到了兩人談話的最後幾句,這才有了剛才那一幕。
知道兩人有話要說,基努-裏維斯很聰明的選擇了先一步離開,沒等卡梅隆開口抱怨,林明陽第一時間就在臉上堆滿笑容,上前緊握住了某個怨念深重的家夥的手。
“《阿凡達》卻得這麼好的成績,我還沒有來得及祝賀你呢!”
卡梅隆撇撇嘴,“也許你可以等到頒獎典禮結束之後才向我表示祝賀!”
林明陽出人意料的說了一句:“那我還是現在就向你祝賀得了,我怕到時候你沒有那個心情。”
聽到這句話,卡梅隆臉上立刻就變了顏色,他死死地盯著林明陽看了好一會兒,這才冷冷的哼了一口氣,“就《拆彈部隊》那樣的票房,你覺得那個女人真的能贏得了我?”
“正是你現在這種盲目自信的狀態讓我感到非常的擔憂!”林明陽搖搖頭,“電影是製造夢想的利器,奧斯卡是這個造夢工業的一部分,創造曆史除了獎勵電影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迎合大眾的心理。隻要是作品質量過得去,在相同條件下獎項會傾向於更能製造更大轟動效應的電影……我覺得像《阿凡達》這樣的影片是好,沒人說《阿凡達》不好,事實上《阿凡達》也得了很多提名,在重大的獎項裏麵也得了提名。但《阿凡達》在全球已經引起了那麼大的轟動,奧斯卡也是不過是錦上添花,如果我是奧斯卡的評委,我肯定會把獎項給其他的電影,這樣爆冷的轟動要比把這個獎項給你要大的多得多。”
卡梅隆陰沉著一張臉走了,但林明陽的話其實還沒有說完,以技術取勝的《阿凡達》,讓全世界都為之瞠目結舌,可是全靠特技不靠真人的形式,卻讓引發明星們的憂慮。如果所有導演都爭先恐後拍攝《阿凡達》式的影片,演員們都隻在幕後“默默耕耘”,演繹幕前的虛擬形象。如同劇中女主角一樣,辛辛苦苦拍了這麼長時間,但是最後連一個露臉的機會都沒有,那不就等於變相砸碎自己的飯碗。反正你演跟他演區別都不大,演再好都無緣最佳男女主角,連配角都沒份競逐。奧斯卡評審投票中演員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出於自身的考慮,相信不會有太多的人把票投給《阿凡達》這樣的技術電影。
卡梅隆現在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林明陽再多說他估計也聽不進去,隻有等最後的結果出來,也許這家夥才肯低頭認輸,這是“世界之王”固有的驕傲。
——
詹姆斯-卡梅隆在《泰坦尼克號》穩坐票房史榜首以來一直被稱為“世界之王”,但是這一次他卻沒有坐在第一排。他坐在桑德拉-布洛克後麵的第四個位置,比他的前妻——《拆彈部隊》的幕後掌舵者凱瑟琳-畢格羅還後一排。
很怪異的一幕出現了,卡梅隆身邊坐的是林明陽,他算是卡梅隆在好萊塢位數不過的好朋友之一,但奇怪的是卡梅隆卻根本不和他搭訕,反而是和自己的前妻凱瑟琳聊得熱火朝天。
頒獎禮開始沒多久,《拆彈部隊》就拿下了最佳原創劇本獎。外界一直認為昆汀-塔倫蒂諾的《無良雜種》會在這個獎項勝出,沒想到《拆彈部隊》先聲奪人。取得開門紅後的《拆彈部隊》一路領跑,將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剪輯這幾個技術類獎項收入囊中。
代表技術流巔峰的《阿凡達》被所謂“新時代的《野戰排》”之稱的《拆彈部隊》一路剃眉毛。直到最後隻剩兩個獎項,組委會突然請來芭芭拉-史翠珊頒發最佳導演獎時,有關凱瑟琳-畢格羅會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史上首位女性得主的猜想得到了某種暗示性的肯定,而此時此刻的卡梅隆終於有些坐不住了。
一部2008年麵世的《拆彈部隊》,兜兜轉轉最終加入2010年爭奪,恰與嘔心瀝血12年之久的《阿凡達》狹路相逢,冤家總是路窄,冥冥自有天意。《拆彈部隊》的精彩本該體現於影片對殘酷戰爭的營造本身,但導演凱瑟琳-畢格羅的女人身份令這份精彩更值得驚歎玩味。從北美頒獎季起,另外三大影片熱門《在雲端》、《無良雜種》和《珍愛》便已明顯淪為陪跑身份,奧斯卡之戰決勝於卡梅隆和前期畢格羅之間,已成為全貝弗利山皆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