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腫瘤疾病(一)(1 / 3)

第一節 常見良性腫瘤

脂肪瘤

脂肪瘤是皮下脂肪組織增生而形成的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屬中醫的肉瘤範疇。

【診斷要點】

1.多見於男性青壯年、老年及肥胖者。

2.常為多個散在的皮下小結節,也可為單發的分葉巨大腫塊。

3.好發於肩、背、臀等肌脂豐厚處。腫塊柔軟如綿,邊界清楚,為扁圓形或橢圓形腫塊,無疼痛;大者如饅,如肉之隆起。腫塊一般長大到一定程度後;便停止發展,長期不會發生改變。

【飲食調護】

1.少吃肥甘厚味之食物。

2.山楂茯苓澤芪飲山楂20g,茯苓、澤瀉各2g,生黃苠10g。水煎取汁後,與紅茶水同飲,適用於肥胖者,以減肥。

【治療方法】

1.中藥十全流氣飲:當歸、青陳皮、香附、木香、川芎各8g,赤苓、白芍各12g,烏藥、生甘草各6g,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以健脾寬中,解鬱化痰。適用於多發性脂肪瘤。

2.手術治療手術切除,並作病理檢查。適用於2~3個以下的脂肪瘤,或單發大脂肪瘤。

【預防措施】

1.飲食要葷素比例適當。

2.平時要多飲茶。肥胖者,飲食要節製,應注意減肥,多鍛煉身體。

血管瘤

血管瘤是由血管組織構成的一種良性腫瘤。一般屬中醫的血瘤範疇。

【診斷要點】

1.好發於頭、麵、頸、四肢和軀幹,還可見於口腔及深部組織器官內,如肌肉、骨骼、內髒等。

2.瘤體外觀呈暗紅色或紫藍色,亦可為正常皮膚,小如豆粒,大如拳頭,瘤體柔軟,狀如海綿,壓之可以縮小,肢體活動時則可脹大。

3.瘤體在出生後即可發現,隨年齡增長而長大,長到某種程度後,可停止發展,瘤易因外傷擦破而出血,或破傷感染或形成慢性潰瘍。

4.輔助檢查

(1)穿刺抽出血液是診斷的可靠依據。

(2)必要時可行X線造影檢查,可明確腫瘤的大小、範圍及深度。

【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血管瘤。

2.放射治療嬰兒和兒童的毛細血管對放射線很敏感,照射後可導致腫瘤縮小或消失。但放射療法有一定的副作用,須慎用。

3.冷凍、激光、電烙等治療適用於表淺的麵積較小的血管瘤。

4.硬化劑注射血管內注射硬化劑能誘發血管內膜炎致血栓形成,使其發生萎縮、消退,適用於中小型海綿狀血管瘤。

5.類固醇療法對迅速生長的血管瘤,經皮質類類固醇激素治療後,腫瘤停止生長和萎縮。適用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

6.壓迫療法適用於嬰幼兒,用彈性繃帶作長期加壓包紮,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腫瘤發展的速度。

甲狀腺腺瘤

甲狀腺腺瘤分濾泡狀和乳頭狀囊性腺瘤二種,一般屬中醫的肉癭範疇。

【診斷要點】

1.好發於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

2.喉結正中一側或雙側有單個腫塊,呈半圓形,結節質較軟,表麵光滑,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按之不痛,生長緩慢。

3.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若腫塊增大,可引起呼吸困難,聲音嘶啞。

4.重者伴有性情急躁,胸悶出汗,手部震顫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征象。

5.輔助檢查

(1)甲狀腺同位素碘掃描圖顯示多為溫結下。

(2)疑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作基礎代謝率測定或碘吸收試驗可確診。

本病應與甲狀腺囊腫、單純甲狀腺功能亢進相鑒別。

【治療方法】

1.一般措施臥床休息,少作體力活動,保持心情舒暢。

2.局部治療外敷陽和解凝膏,一日1次。

對症治療本病以手術治療為主,腺瘤有癌變的可能(癌變率可達10%),故以早期切除為宜。

乳房纖維腺瘤

乳房纖維腺瘤是發生於乳腺的良性腫瘤。一般屬中醫的乳癖、乳中結核等病範疇。

【診斷要點】

1.多見於16~30歲的青年婦女。

2.一般多為單個發生,間或有多個在一側或兩側乳房內出現。部位以外上方最多,內上方次之,內下方最少。

3.乳房結塊,皮色不變,形如丸卵,偶亦有巨大的纖維腺瘤,質地堅實,表麵光滑、或呈結節狀,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腫塊與皮膚不相粘連,經年累月,不會潰破。

4.腫塊一般生長緩慢,部分患者在懷孕時腫塊可迅速增大,有惡變之慮。

5.一般不覺疼痛,少數病人可有輕微腫痛,但與月經無關。

6.輔助檢查陽極鉬鈀乳房攝片,可見邊緣整的圓形、橢圓形陰影,四周透亮,有時僅見部分邊緣,常有粗大的鈣化點。需與乳癌、乳腺增生病相鑒別。

【治療方法】

1.原則上以手術摘除為主。

2.中藥加減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茯苓各9g,橘核、荔枝核、法夏各12g,甘草6g,本方疏肝解鬱,化痰散結,適用於乳腺纖維瘤較小者。亦可服小金片等。

【預防措施】加強少女青春期教育,保持精神愉快。

子宮肌瘤

本病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30~50歲的中年婦女,其發生可能與雌激素長期刺激有關,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也趨於萎縮。一般屬中醫愈瘕、積聚範疇。

【診斷要點】

1.月經不調表現為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粘膜下肌瘤可較早發生不規則陰道出血,嚴重者可出現繼發性貧血;少數患者常伴有痛經,或出現壓迫症狀(如疼痛、便秘、尿頻或尿瀦留)。合並感染可產生大量膿性或血性白帶。

2.婦科檢查可見子宮增大,質硬,表麵不平。按肌瘤生長的部位不同而分類為:

(1)漿膜下肌瘤:肌瘤突出於子宮表麵,常為多發性,表麵光滑或呈結節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