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前麵所說的煩惱和憂愁大多是些什麼?有多少需要我們費心,或者說至少應該小心應付?雖然我們生活在文明世界的外表,可是去過一過那種原始而偏僻的生活,對我們還是大有益處的,哪怕就是為了學會什麼是人生的基本必需品,用什麼方法去得到它們,或者是看一看商人的舊賬本,看看人們在商店裏買的最多的是什麼,店裏屯積了哪些貨物,也就是說最雜的雜貨是些什麼也好。時代雖在前進,但它對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沒有多大影響,就像我們的骨骼,同我們的先人相比,恐怕沒有多大區別。

在我看來,所謂人生必需品,就是指人類靠其努力而獲得的一切,從一開始,或經過長期使用,它巳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一環。沒有哪個人,無論是由於野蠻、貧困,還是出於哲學上的原因,試圖甩開它,獨自過日子;即使有,也沒幾個。對許多人而言,這種意義上的人生必需品隻有一種,這就是食物。對於大草原上的美洲野牛來說,生活必需品隻是幾英寸厚的鮮美草地,外加可以飲用的水,除非它還要尋求森林或山蔭的庇護。野獸需要的僅僅是食物和住所而巳。在這種氣候下,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明確地分為: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為隻有獲得了這些生活必需品,我們才能自由地麵對生活的真正問題,展望未來的成就。人類不僅創造了房子,而且還製成了衣服,學會了燒飯曰而且或許是出於偶然,人們發現火可以給人帶來溫暖,於是開始使用它,起先是當作一種奢侈品,現在則成為烤火取暖的必需品。我們看到貓啊老鼠啊都獲得了這同樣的第二天性。住得合適,穿得合適,人們就能合理地保持體內的溫度;但是如果穿的和住的太熱,或燃料燒得溫度太高,也就是說體外的溫度高於體內的溫度,那不等於是在烤肉嗎?自然科學家達爾文在論述火地島的居民時說道,他們一幫人穿著衣服,坐在火邊,一點也不覺得熱,而一絲不掛的野蠻人,離火遠遠的,卻還“烤得渾身汗流浹背”,真讓他感到吃驚。同樣,據說新荷蘭人全身赤裸,走來走去,依然泰然自若,而歐洲人穿著衣服,卻還冷得渾身發抖。難道這些野蠻人的吃苦耐勞和文明人的聰明睿智就不能相互結合嗎?根據李比希的說法,人體是一個火爐,而食物則是燃料,維持肺內的內燃。冷天我們吃得多些,熱天則吃得少些。動物的熱量是一個緩慢內燃的結果,內燃太快,便會產生疾病,造成死亡;燃料缺乏,或通風不暢,便會導致火焰熄滅。當然,生命的熱量跟火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我們的比喻也就到此為止吧。因此,在上述用語中,動物生活和動物熱量幾乎同義;因為雖然食物可以視作燃料,維持體內的火焰,但是燃料隻是用來煮熟食物,或從體外給人禦寒,增加身體的溫度曰此外,住所和衣服也隻是保持由此而產生和吸收的熱量。

因此,就我們的身體而言,最大的必需品就是保暖,維持生命的熱量。如此一來,我們多麼辛苦啊,不僅要得到食物、衣服和住所,還要得到床鋪一我們夜晚的睡衣,為此,我們從鳥巢和飛鳥的胸脯上,掠奪羽毛,構築這個住所中的住所,就像鼴鼠,住在洞穴的盡頭,用雜草和落《鋪床。可憐的人總是叫苦,說這是一個冰冷的世界,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大部分疾病直接歸咎於寒冷,無論是身體上的疾病還是社會疾病。在某些氣候裏,夏天可以使人過上一種樂園似的生活。到了這時,燃料除了燒飯,巳經變得多餘。太陽就是他的火,許多果實靠太陽光就可以煮熟;食物的品種更多,也更容易得到;衣服和住所巳完全成為多餘,或者說有一半巳成為多餘。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發現,目前,在這個國家,隻要有幾副工具,一把刀,一柄斧子,一把鏟子,一輛手推車等,就可以過日子了,對於勤讀的人來說,還要添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東西,如一盞燈,一些文具,還有幾本書,而這些隻要花少量的錢就能買到。然而,有些不太聰明的人,卻跑到了地球的另一側,到那些野蠻和不健康的地區,一心一意地做起了生意,一做就是10年20年,目的就是為了謀生,一也就是說,使自己過得舒服溫暖一點一但到頭來,還是死在了新英格蘭。奢侈富裕的人不是暖得舒服,而是熱得反常,正如我前麵所說,他們是在按時髦的方式烘烤自己。大多數的奢侈品,還有許多所謂使生活舒適的用品,非但沒有必要,而且還會大大地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安逸而言,最富聰明才智的人,其生活反而比窮人的簡單,樸素。古代中國、印度、波斯和希臘的哲學家都是同一類型的人,他們外表窮困不堪,而內心則豐富不巳。我們對他們了解不多,但令人驚歎的是,我們畢竟還知道不少。更加近代的改革家,各個民族的大救星,他們的情況也是如此。一個人隻有站在我們稱之為甘貧樂苦的有利地位上,才能成為一名不偏不倚、充滿睿智的人生觀察者。無論是在農業和商業,還是在文學和藝術之中,奢侈的生活產生的果實也是奢侈的。當今之世,哲學教授遍地都是,但哲學家卻沒幾個。教授是令人羨慕的,因為教授的生活曾經引人羨慕。一個哲學家不僅要有深邃的思想,不僅要建立一個學派,而且要熱愛智慧,並按智慧的指示,過一種簡單、獨立、大度和信賴的生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不僅要從理論上,而且要從實踐中。大學者、大思想家的成功通常不是國王式的,也不是男子漢式的,而是朝臣式的。他們因循守舊,設法應付生活,實際上,他們的所作所為就跟他們的父輩一樣,因此根本就做不了什麼人類更高貴的先祖。但是,人類為什麼會退化?是什麼使得各個家庭支離破碎?奢侈的本性是什麼,使它削弱並摧毀了國家?我們敢肯定我們的生活中就沒有這種奢侈嗎?即使在生活的外表,哲學家也是走在時代的前列。他不像同輩人那樣吃、住、穿和取暖。一個人既是哲學家,又怎會沒有比別人更好的方法來維持其生命的熱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