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高雅藝術進校園(1 / 1)

在準備考專業考試的同學們都在加緊著專業方麵的訓練時,這時學校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高雅藝術進校園》在蔣校長的盛情邀請下,這場別開生麵的《交響音樂會》來到了四十八中。這可是在中學的首次演出啊!

考藝術類的同學更是興奮不已。在音樂課上老師也在給同學們複習著《交響樂》的知識。年輕漂亮的音樂女老師用自己甜美的聲音優雅地問著同學們:“請問《交響樂》最初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以什麼形式出現的?”

丁妮想到這是自己的強項,急忙搶著回答:“交響樂最早出現於18世紀上半葉,為歌劇的管弦序曲。現代意義的交響曲是指一種用大型管弦樂隊演奏的器樂套曲,是一種相當複雜,從創作到演奏都需要很高技巧的音樂表現形式,長於表現重大的主題,豐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還有補充的嗎?”音樂老師微微地笑著繼續問。

夢俐對音樂老師笑了笑說道:“我說吧!在18世紀下半葉,德國的曼海姆樂底在序曲的創作中開創了主調音樂的手法,提高了樂器的表現和音樂的戲劇性,並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礎上增加了快板的終曲。這就是形成樂章器樂套曲的雛形。後來的海頓、莫紮特、貝多芬三位音樂大師把古典交響樂發展到成熟的階段。由此,交響樂進入了黃金時期,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的內涵和思想性發展到一個新的境界。之後,歐洲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們繼承了古典主義的精華,將音樂的見解、形式、樂隊編製乃至標題,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新。這個時期,交響樂的形式更為自由、豐富,表現手法也更多種多樣。20世紀後,交響樂仍在不停的發展著,越來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交響樂中。氣勢恢宏,感情細膩,表現力無限豐富的交響樂擁有大量堅定的愛好者。”夢俐說著停頓了一下環顧著大家接著補充著說道:“在這裏我順便說一下,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呢!”夢俐的話音剛落,同學們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還有幾個男同學在附和著爭先恐後地聲明說:“我也是、我也是的呢!”

音樂老師讚歎地說道:“很好啊!這麼多同學喜歡《交響樂》,大家聽了這兩位同學對《交響樂》的介紹後,你們想再聆聽感受一下這藝術的聖殿嗎?”

同學們歡呼起來、高興地說:“那當然啊!”

音樂老師說:“那好!我這裏有今天的票,就在我們學校的多功能大禮堂,但是你們是高三的學生,如果覺得功課緊,不願去的就不勉強了,我建議考藝術專業的同學都去聽聽。”

於是同學們都拿著了票,但是班上還是有十來個同學忙著要做作業沒去,這其中包括學習委員李誌。

當夜幕降臨時,學校的禮堂師生們座無虛席,精致典雅的節目單上印著曲目,美妙絕倫的音樂會在慷慨激昂中開始。從讚美革命紅旗的頌歌《紅旗頌》,到表現延安革命根據地人民歡天喜地的《春節》,又到《匈牙利舞曲》、《卡門》、《藍色多瑙河》,還有我們大家都家喻戶曉,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為主題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最後在委婉、柔和、動聽的《威廉?退爾》序曲中結束。每一首旋律的不同,總是把大家帶到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國度去領略音樂的魅力。

在中學生們學習過於緊張,壓力過大的這個時候。是省委的宣傳部、教育廳、文化廳、歌舞團和學校為他們換了這樣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去傾聽和欣賞這美妙的音樂,去獲取精神財富,接受著素質教育。

是啊!同學們都說:“在這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說我們這一代是伴隨‘快餐文化’長大的,隻喜歡流行音樂、言情小說、卡通動漫、網上遊戲。其實我們也有審美需求,我們想聽……想看這樣的音樂會。由於現實條件和各種因素,較少有機會欣賞到高水平的藝術作品,這場高雅藝術走進校園,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甘露似的藝術熏陶,使我們從中感覺經典藝術的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乃至蘊藏著深刻的內涵意義。對高雅藝術產生一定的共鳴,乃至發生超越時的對話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最後,學校蔣校長上台向演員們握手致謝時激動地說:“高雅藝術以平民化、大眾化的姿態走向師生,有利於音樂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藝術可以啟發和豐富思維,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精神指南,可以培養健康的情感和高雅的藝術品位,尤其是其中蘊涵的團結與和諧,更是學校教育要唱響的主旋律,號召全體師生向藝術家們學習,學習他們對藝術的不懈鑽研執著和齊心協力追求的精神。”

是啊!這也是別開生麵的另一堂課,所以說蔣校長是教育家呢!他可以利用任何一個有典型的機會,開導和啟發學生學習,進行著素質教育和應式教育的完美結合。高三(3)班的同學們更是其中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