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後記(1)(2 / 3)

袁昌文教授:《寫作技巧》。

杜望舒教授:《外國文學》和《外國文學史解讀》。

顏邁教授:《現代漢語複式教程》。

這幾本書對我寫作的幫助是非常的大。

我雖然大學畢業許多年了,但是現在還依然記得我當初在貴州教育學院中文係學習時的情景:

我們上的第一節課是文學課,給我們上課的是杜望舒老師。課堂上杜老師講了他親身經曆的一件事:

“他在會見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時,老同學對他過分的熱情卻顯露出他們之間產生了距離。”杜老師認真而細致地描述了和同學會麵時的經過和同學變化的細節等特征,並認真地對我們所有的同學說:“如果你們要寫小說的話,可以這樣來描寫。”

當時我就深受啟發,想原來小說是可以這樣來描寫的。在我後來開始寫小說時,回想起老師給我們上的那第一節課是多麼的生動和難忘啊!對我這幾年創作的影響和幫助是非常的大!不得不承認,有時,人在一瞬間,為了某一件小事或者某一個人的某一句話會改變人的一生,特別是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就尤其的大啊!後來杜老師知道我在創作小說時,也特別的給予了鼓勵。我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也常常向老師求助。在這裏我要特別的感謝我的老師。

我還要感謝教我們文學概論的袁亞倫老師,在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不認識你該多好》出版後,袁老師專門和我作了交流,並指出了作品中哪些人物還可以拓展,建議我豐富故事中的情節。所以我的小說在再版中增加了許多內容,人物形象也更加豐富了。

回憶起讀大學的時光,美好而難忘!我感謝我所有的老師們,特別的感謝我們的這兩位老師和我的同學們,是因為有了大家的關心、幫助、支持和鼓勵,才使我更有了寫小說的信心和決心。

在第一部小說出版後,我參加了貴州省作家協會、貴州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和貴州寫作學會。特別是在參加作家培訓、文學作品研討會和各種采風活動中與會員們的交流和深入到各處的實地考查和了解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獲和提高。所以我也很感謝這三個學會。

在這裏,我首先要感謝我們作協的主席井緒東老師,其實井主席除了是我們作協的主席和評論家外,他還是我在貴陽一中讀高中時,我們團委的負責老師。在這裏我還要感謝我高中時的班主任黃凡老師,感謝他們在我讀高中時,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和讓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並感謝我們的秘書長楊勝利老師(她不僅是作家,還總是在作協為我們安排活動和操勞的好大姐)以及我以下的這些同是作家的好朋友們:

他們是:歐陽黔森、王建平、何文、吳秦業、塗萬作、秦連渝、雷智貴、王家洋、韓先緒和李祥霓等老師。

特別地說一下:有一次是在和歐陽黔森老師(著名作家、劇作家,省作協副主席)談論創作文學作品時,他說最好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於是我接著說:“那我就寫校園生活唄!”他非常讚同地說:“對啊!……”。

而王建平老師呢!是由於我原來創作的作品,總是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他建議我寫小說(注:他不僅是作家而且還是詩人)。

另外的何文等幾位老師更是經常關心著我寫作的進度。何老師對我說:“你在寫作時,要找獨特的角度,一定要想著你是一個作家。視野要放寬些,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問題。”而在作協裏,親如姐妹的李祥霓老師總是像姐姐似的關心、愛護和幫助著我,我遇到什麼疑惑的事時,電話打過去,總能得到解答。

是啊!在作協擔任辦公室主任的何文老師總是對大家說:“作協是作家們的家,歡迎你們常回家!”

聽!說得是多麼的親切啊!我心中總是感慨萬分的。“作協是溫暖之家、作協是創作之家。”所以我要特別感謝作協和我的朋友們!

在我的創作和工作中,給予我幫助最大的還有我們學校的劉隆華校長和李映忠書記,是他們將我調進了我向往已久的學校圖書館工作,使我圓了這個夢。所以我要特別的感謝他們和我們學校的其他領導和同事們。特別是我們學校圖書館與我一起共事過的三位女同事,最主要的是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當然在我的創作過程和生活中,最重要的我還要感謝我的兩個妹妹,我從她們的身上不僅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還得到了最實際的幫助。

我那做律師的大妹劉世燕和做記者編輯的小妹劉世同,她們兩個經常是配合得天衣無縫的。

如:有一次我們三姊妹在逛商場時,一個女顧客買了商品,不僅沒有得到商店承諾給的獎品,而且還受到了營業員們的奚落和圍攻,吵得不可開交。

我們實在看不下去了,這時隻見我那文靜、漂亮的小妹劉世同優雅地走過去,用她那同樣好聽的聲音,柔柔地對那位滿麵是淚水的女顧客說道:“你可以找消費者協會,也可以找媒體嘛!我這裏有電話。”

而端莊、大方、穩重的大妹劉世燕則趕緊附和著妹妹,補充著對那位女顧客說:“你可以先用手機把他們的宣傳語拍照下來,這樣就有證據了,必要時還可以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