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陳述
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舒湘鄂教授:首先歡迎陳丹先生,陳丹先生的品牌和品牌正邦,在設計界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聲譽。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鐵通等標誌都非常熟悉,剛才校長說了走100米之內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我們說設計師和藝術家最大的區別是,一個藝術家的作品總是在藝術家前麵,我們一說羅丹就知道羅丹的作品,一看陳丹青的作品就知道陳丹青的作品。設計師是在後麵,是匿名的,這一點真的不太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藝術家們,但是設計師給這個世界,給中國的經濟、世界的經濟帶來了這種快樂、財富,也並不比藝術家低。所以,希望同學們也理解設計師真的不容易,作為一名設計師很不容易,做一個知名的設計師更加不容易。
設計教育經曆過很多階段,這幾個階段也是陳先生走過來的階段。我們最早在學校的時候這個設計專業叫做工藝美術係裝潢專業,這是最早的說法,後來演變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叫平麵設計專業,因為裝潢詞的概念不能涵蓋那麼多。後來又發展到視覺傳達專業,這個在不斷地擴大的設計概念,這個是很有意思的。
研討會叫“設計、策略、品牌、創業、公司”。其實從名稱上來看,今天的設計就是外延的擴大,越來越大,在將來的不久視覺傳達也不夠這個專業所涵蓋的東西,將來還要把更多的東西放進來,專業的名稱還是要變的。
從這上麵5個主題的名詞來看,我覺得這遠遠超出了藝術家工作範疇、思維的範疇,包括行為範疇。設計的概念在陳先生這一代到了今天已經把設計變成了一個係統了,變成了一個立體的、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一個文化行為了,這是創造性的東西。我借用和陳先生的導師陳漢民先生一句話,設計是一種文化,是經濟學的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是現在時。我也有感覺,這個世界在變,這個世界不光是陳先生這一代,我們更多的學生,你們將來擔負的東西更多,你們是現在時。
設計在當今的意義非常大,“21世紀是一個設計的世界”,我認為是有道理的,過去談到總是不理解,不太理解21世紀怎麼就是設計的世界了。等到我們到了這個年齡的時候感覺是這樣的,確實這個世界是一個創造性的世界。我們經濟發展到今天,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設計的轉變來臨了,我們在溫州感覺更深,溫州的產業提升實際上靠什麼?我們說溫州的經濟、人文精神到這是一個轉折點了,這個轉折點就是靠設計,我們的企業家都知道隻有設計才可以救企業,這個不光是政府提出來也是我們企業家主動地感覺到自己的企業要升級、活下去,要做更多東西就必須從設計開始,這在溫州確實是一個人人皆知的真理。
設計是一個生產力,其實我們可以從陳丹先生的成功中間,可以看到這個生產力在發生作用。陳丹先生的公司他的產品就是設計,這是我們在座的各位老師們和同學們可以去思考的,設計成為生產力,這是一個後工業社會的概念,是一個後工業社會的產物,並不是說一定要拿一個具體物質形態的產品,設計本身就是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講設計就是生產力。
管理學家西蒙是第一個提出設計是科學,即西蒙是把設計作為一種科學來研究的第一個人,他是管理學家、經濟學家,他對設計的認識確實又高於我們。西蒙先生認為用學科來概括設計不足以說明設計的含量、內容,把設計作為科學來看,這也是我們以後研究的方向。所以,我覺得今天的研討題目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值得深思的命題,有5個詞組合起來的,組成一個完成的係統,它的內容是什麼樣的,它對現實生產的指導意義是什麼樣的,確實值得我們在座的去研究探討。謝謝在座的老師、同學們。
美術與設計學運院長李運河教授:謝謝舒院長的精彩觀點陳述,今天的主題是非常具有時代性又非常係統的10個字。我們思想的深厚、視野的拓寬都已經講到,包括對溫州地域文化的厚愛都表達出來。我們沙龍是一個思想的盛宴,是大家觀點的碰撞。接下來我們更希望聽到的嘉賓陳丹先生為今天的主題做一個觀點的陳述。我們熱烈歡迎。
主題講解
陳丹先生:剛才舒院長說設計是生產力,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要讓設計體現它的價值,讓價值看得見。我剛開始離開學校到社會上的時候,那時候比如我給人們做設計,人們覺得設計還會要錢嗎?人家想你在印刷或者其他方麵是可以收費的,人們對設計的概念換成錢的概念在一般常人思想裏是沒有的,至少不是很認同設計的價值。我當時在名片上打了一個“陳丹生意人”,讓大家覺得我們是做生意的,我們那時候生意的生也是創意的意思,我給你提供設計是做生意的,這個事有錢賺。
現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已經從一個價格競爭逐漸到一種價值的競爭階段,這個價值的競爭主要靠源頭競爭,源頭競爭靠的是最早的策劃、策略和設計,然後對產品的質量,到產品的功能,等等,這方麵的競爭,這是未來的發展。在價值競爭和當時靠價格戰的競爭過程中,價值是靠什麼體現的呢?我覺得首要的是靠設計師的設計體現。
最近有一個很好的情況,蘋果電腦打敗了微軟,蘋果電腦靠設計加上技術打敗了微軟公司,包括IBM,它從一個製造型的產業逐漸轉化為一個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性的產業。這兩點說明設計的重要性。現在美國人拿的設計,深深地影響了我們,靠的就是設計。在座的都是學這個專業的,我也知道現在很多學校都在辦設計專業,包括有的像財經學院也有設計專業,可以說這個設計專業全民化了隻要是綜合大學都有設計專業。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同時也是一個把力量分散的情況,既好也不好。這就給我們溫州大學設計學院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怎麼能把它們辦好。我們跟它們的差異化在哪裏,我們溫州大學是誰?我們為什麼重要?我們有哪些非同凡響?這是麵臨所有師生麵前,是不是我們能把這個做得更好?我們是誰?從溫州的角度來講,溫州世界上非常有名,比如法國、美國、俄羅斯到處都能見到溫州人,溫州人對改革開放貢獻非常大,人們知道溫州可能不知道杭州。
我前幾年到浙江的一個地方,就問那裏的老板最佩服哪的人,因為溫州人在別人霧裏看花的時候,他已經衝進去了,他在源頭的時候就有一種特有的力量,這是溫州人的性格。我們在溫州這塊大地上所產生的所有的學校和溫州文化的孕育下,我們應該不同凡響。
談到策略,我們也要思考我們自己在辦學上有哪些策略,對我們正邦來講,我們的策略,因為設計的領域非常寬泛,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以品牌為主導的,以品牌的各個觸點開始的,就是品牌的定義,品牌的願景,品牌的形象,它起名字開始,一個品牌開始要有一個好的名稱,諸位出去創業做自己的公司,或者是產品,會要有一個很好的名稱,這個名稱要很好記憶,就是為了便於廣泛的流傳、傳播,但是目前的中國,好的名稱都已經被注冊了。因為英語國家比較強大,一個完整的英文單詞很難注冊下來,成為你的知識產權。從一個企業的名字就開始,有了名稱,同時你要有自己很好的形象,那就是你要有好的標誌,你要有好的廣告語,品牌的驅動機。同樣,對於溫州大學來說,溫州大學也要有好的、不同於其他的、便於記憶的,能夠推動它發展的主要思想,就是可以錘煉出來一句話,讓大家知道它的差異在哪裏,而不是和其他大學一樣。
現在也是一個非常浮躁的時期,所有的設計門類都做得比較寬泛,我們所做的工作是比較窄的,就是正邦所做的工作就是一尺寬,一米深。我們精專非常重要,在我國也是這樣,你看德國或者是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他們主要是精密儀器的製造,就是精專的工業發展很深入,我們在精和專的部門稍微弱一點,所以我們所有的東西在精專方麵是有問題的。正邦之所以在所有的涉及公司裏到現在有300多人的規模,主要是做的事情比較精專的,我們是在品牌的每一個觸點,從策略到設計,比如說它的平麵設計、環境係統、網站,等等,每一個方麵是非常的精專,包括它的標誌的設計。這樣,就容易形成一點氣候。
設計業是一種綠色GDP,它是一個非常低碳,對人要求很重要的一個產業,是靠精英團隊,是靠人來完成設計,不是靠機器,等等。這樣對人才的需求,對於設計公司來說是非常缺人,但是又有很多人,仍然感到缺人。有一年我把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全部招到我公司來。4500元一個月,隻要你來在這裏上班,第一天就給你4500元,這樣比北京其他的公司高出一塊來,這樣的結果後來我發現,仍然在和公司銜接方麵有巨大的問題,我覺得靠人的管理,人有快樂、憂愁,管理人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是尊重所有的設計師,尊重人,隻要來到這個平台我們是覺得尊重就是管理,就是靠尊重來激發每一位設計師的個性、表現、能力,得到一個很好的體現。人是所有環節當中最重要的,可以說是人是企業的資本,什麼樣的人是最重要的,做人哪些品質是最重要的。我們提倡的是本職是偉大的開始,我們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本職做好,就是人要很本分,所以到我們的公司你會看到,我一進門的地方會有一個台子上麵放著五穀,所有的人進來我會教育大家說,大家都是吃這個長大的,我們要習慣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工作,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工作,我們是一個學習型企業,大家靠相互的學習才能成長,就是讓同事之間,愛同事就等於愛自己,讓他們相互激勵,不要嫉妒,相互促進的很好的氛圍,來凝聚我們的團隊向前發展。
現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社會很鼓勵,政府也非常鼓勵我們大家去創業,創業固然很好,但是對於我們這個時代,創業的問題還存在一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創業,我們像微軟的比爾蓋茨,像戴爾沒有讀完大學就去創業嗎?在當今的中國這樣的機會還有沒有。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我的態度是讓大家把書認真地讀完,能上研究生的上研究生,上完研究生再上博士生,希望能夠把坡爬得高一點。人生就是一個爬坡的過程,在這個爬坡的過程中,你爬得越高,你如果爬到山頂就該下山了,在還沒有爬到山頂的過程中,老給自己設定一個爬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你上了本科然後讀研究生、博士,你出去以後你的知識結構給你帶來的東西是最珍貴的,因為通過你專業認真的學習和研究,你出去以後會與眾不同,你的力量會更大一些,您見的人跟接觸的人也會跟您更加認真的溝通。我們不要著急,馬上離開學校出去創業,因為這時候你所具備的那點知識隻能去開飯館,隻能做一點別人能做的事。我不是說開飯館不好,但是我覺得你做的層次可能非常勞累,靠體力為主的,或者是已經有廣泛人在做的,我們不要跟那些人去搶那個市場,我們應該爬得高一點,來找一個更好的市場來做。所以,我們同學不要急於走向社會,在可能的情況下。
可能跟現在背道而馳,現在政府鼓勵大家馬上創業,但是你想一想你所具備的知識,你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定要能夠在學校再堅持一下,能堅持久一點,坡爬得高一點。
其次,大家出去創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創業,自己開公司,還有一種是辦公司。最主要的是要靠你做什麼樣的產品,你做哪一個領域,首先你要選準你將來的領域,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有可能一入手就是一個夕陽產業,或者是我們盡量做那些通過你的研究的過程,能夠不要去擠公共汽車,因為它太擠了,你能不能在旁邊騎個自行車自己變成跑車,讓它能夠找出一條道路來,或者變成飛機能夠俯視,空間更大一點。這個靠我們所學的知識,找到這個時機,找到公共汽車旁邊的跑車,用我們的知識去找它。這時就能體現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競技的特征。
怎麼能找到它呢?我舉一個例子,一個叫孫正義的人,他曾經當過幾個小時的首富,他當時在學生時代發展掙錢,後來他掙到一定的錢的時候休息了,他想我怎麼能最快成為首富。研究的材料能堆一屋子,然後才開始出手做哪一項。所以,當我們這一步踏出去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想好了我們一輩子可能就進去了,我們選定目標一定不要今天在這做做,明天在那做做,或者覺得我們所占這個山頭覺得那個山高,我們內心的思想總是覺得在這裏其他山頭高,但是到那邊去發現那邊全是人,而且滿是很優秀的人。我們一定要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自己決定50年不變的事情,要有這樣的理想。當然,每個人不能把握自己的未來,因為我們的未來可能是光明大道,也可能是黑的,在走的過程不知道明天會怎樣,這是所有人的心理,就是不知道明天會怎樣。從我個人經曆來看,我也沒想到我能夠出去發展公司,最後開汽車,我也沒想過,我也是一步一步把人生推到那裏,有時候推到那個境地的時候會想,目前這個現狀能夠讓我吃上飯,那個時代把我推向了這道路。既然選擇設計我們一定喜歡這事情,人們說首先要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然後再做有興趣的事情。我覺得我們人生的短板是無法補上的,比如你的外語不好,談你想把外語補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