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學問必須加以活用(1 / 2)

學問必須加以活用,才能發揮作用,要成為能夠活學活用的人,你必須首先成為具有行動能力的人。

——約翰·D·洛克菲勒

“開卷有益”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越需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多讀書固然是好事,但讀了書不會用,便是書呆子,是一種精神浪費,就並非是好事了。

英國有一個叫亞克敦的讀書人,他一生嗜書如命,家裏共有七萬冊藏書。亞克敦一生都在不知疲倦地閱讀,直到66歲逝世。可是,亞克敦終身沒有取得創造性的成就,反被後人譏諷為“兩腳書櫥”。有人形容他就像一泓清泉流經沙漠,隻有吸入,而沒有噴出。這不能不說是讓人遺憾的事:讀書沒有思考,沒有應用,等於吃飯不消化。一個人讀多少書、學多少知識有時並非最主要的,關鍵是能否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會運用它,確切地說是“活用”它。

洛克菲勒曾告誡他的兒子小洛克菲勒要做一個活用知識的聰明人,而不能做一個滿肚子學問的書呆子。有一段時間,洛克菲勒要回老家克利夫蘭處理家族的一些事情。在此期間,洛克菲勒把他的一些事務交給他的兒子小洛克菲勒來打理。並提醒他,如果遇到某些棘手或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要多向蓋茲先生請教和谘詢。蓋茲先生是洛克菲勒最得力的助手,他忠實真誠、直言不諱、盡職盡責,而且精明幹練,總能幫洛克菲勒做出明智的抉擇,所以洛克菲勒非常信任他,也相信他對小洛克菲勒會大有幫助。洛克菲勒還要求兒子一定要尊重蓋茲先生。

洛克菲勒對他的兒子說:“兒子,我知道你是布朗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你在經濟學與社會學方麵的知識可謂優秀。但是,你應該清楚,知識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識付諸行動,否則什麼用都沒有。而且,教科書上的知識,幾乎都是那些皓首窮經的知識匠人在象牙塔裏編撰出來的,它難以幫你解決實際問題。

“我希望你能去除對知識、學問的依賴心理,這是你走上人生坦途的關鍵。你要知道,學問必須加以活用,才能發揮作用,要成為能夠活學活用的人,你必須首先成為具有行動能力的人。那麼行動能力從哪裏來呢?在我看來它就潛藏在吃苦之中。我的經驗告訴我,走過艱難之路——布滿艱辛、不幸、失敗和困難的道路,不僅會鑄就堅強的性格,賴以成就大事的能力亦將應運而生。在苦難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怎樣千方百計地去尋找方法、手段,讓自己得救。處心積慮地去吃苦,是我篤信的成功信條之一。”

洛克菲勒要他兒子把學問加以活用其實就是要兒子在事業的管理中能夠做到 “低調處世”、“活用下屬”。他告訴小洛克菲勒,在這個世界上要活下去、要創造成就,必須借助於人力,即別人的力量。要活用他人就必須從做小事開始做起,因為做好小事是做成大事的基石,作為管理者如果從一開始就高高在上,就無法體貼部屬的心情,也就不能真正地活用別人;但從小事做起就會了解部下的心情,等有一天走上更高的職位,就知道如何讓他們貢獻出全部的工作熱情。

在剛開始讓小洛克菲勒涉足家族事業的時候,洛克菲勒並沒有給他重擔去挑。之所以這樣做正是希望小洛克菲勒能夠善於做小事。洛克菲勒告訴他:“世界上隻有兩種人頭腦聰明:另一種是活用自己的聰明人,例如藝術家、學者、演員;一種是活用別人的聰明人,例如經營者、領導者。後一種人需要特殊的能力——抓住人心的能力。但很多領導者都是聰明的傻瓜,他們以為要抓住人心,就要依靠由上而下的指揮方式。在我看來,這非但不能得到領導力,反而會降低很多。要知道,每個人對自己受到輕視都非常敏感,被看矮一截會喪失幹勁。這樣的領導者隻會使部下無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