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011年2月21日——一個國家決定的產生(1 / 3)

黃屏,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在這座扇麵式大樓裏,他是上百位司局級幹部中的普通一員。這一天清晨,他是從辦公室那張臨時搭起的行軍床上起來的。他和副手、領事司副司長兼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主任郭少春等人已經兩天沒有回家了,這僅僅是大戰開始的前夜。

利比亞的形勢每天都在惡化,其發展速度根本無法預料。從2月19日開始,我駐該國大使館向國內發來的電文一封比一封加急:

“利比亞政府已經失去對多個地區的控製,局勢發展對我在利工作的數萬名建築人員和公民形成萬分危急之勢……”

“20日晚起,這裏已陷入全麵動亂狀態……”

“形勢已萬分危急,我在利建築工地多處遭遇襲擊和破壞。有的公司財物被搶劫一空,並有數百上千人被暴徒殘忍地趕到荒無人煙的沙漠之中……”

“我們是領事司,維護海外中國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義不容辭。現在幾萬名在利同胞身處險境,我們必須時刻堅守崗位,全力以赴投入戰鬥!”黃屏斬釘截鐵地說。

對黃屏和領事司的同事們來說,現在他們麵臨的這場戰鬥絕對是超級大戰:要從遠在萬裏之外的非洲戰亂之地,將幾萬名隨時處在生死危急之中的同胞接回來……

“怎麼接?”

“什麼時候才能接完?”

“要動員多少人力物力?”

“拖上十天八天,要是死了幾百幾千人咋辦?”

黃屏一說起當時十萬火急、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勢,語速快得就像連珠炮,臉漲得通紅,情緒格外激動。

必須把同胞接回來!接到咱祖國的土地上!必須讓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家!

這是黃屏和領事司同誌們共同的心願,也是他們擲地有聲的誓言。

“2004年6月,中鐵十四局到阿富汗參加援建工作的11名工人被武裝分子襲擊遇難,是我去機場接的。當時看到排得整整齊齊的11口棺材時,我的心痛啊!你想想看,11口棺材哪,那都是我們自己的同胞。接機的遇難者親屬也在現場,他們個個哭得死去活來……這一幕我永遠忘不掉。”淚光在鐵骨錚錚的黃屏的眼眶裏閃動。

“這一回是幾萬同胞啊!他們身處水深火熱的險境,利比亞炮火連綿,槍聲四起,流血衝突和暴力事件每分每秒都在發生。一旦他們被交火雙方當成人質,出現成百上千的傷亡,那可是天大的悲劇啊……”黃屏的嘴唇在顫抖,盡管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他依然激動不已。

“所以,我們外交部、我們領事司的任務,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及早把我們的同胞安全地接回來!”黃屏重重地補了一句,“一個也不能少地全部接回來!”

黃屏深吸了一口氣,昨天楊潔篪外長主持召開緊急會議的情景還曆曆在目——

亞非司司長陳曉東彙報利比亞形勢:“目前的判斷,從利比亞的內部看,卡紮菲高壓統治已經四十二年了,政治上四麵樹敵,經濟建樹也不多;從外部看,西亞北非政局動蕩來勢凶猛,雖然卡紮菲本人試圖討好西方,但仍被視為異類,必欲除之。利比亞形勢將繼續惡化,很可能變成全麵內戰。”

“我同意曉東的看法,”國際司司長陳旭說,“從我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那邊報來的情況看,西方國家正在醞釀出台有關利比亞的提案,意在整垮卡紮菲。”

“那麼,如果局勢惡化,我們人員撤離會不會受到衝突雙方的阻礙呢?”外交部黨委書記張誌軍提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肯定有困難,但總體上應該不會遇到阻攔,因為中利雙邊關係還算正常,反對派方麵要爭取國際承認,也很看重我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大國地位,不大可能得罪我們。目前我們在卡紮菲和反對派兩邊都有關係,隻要工作到位,政治層麵應該有保障。”外交部副部長翟雋說。

楊潔篪外長一直沉默地聽大家的意見。張誌軍書記看看他說:“看來,我們要把工作往前趕,也要作最壞的打算。”

“看來要撤人了。”楊外長終於說話了,隻聽他用低沉的語氣道,“人是第一位的,人命關天,首先要考慮的還是我們自己的人要安全。現在最要緊的事是,政策司、亞非司把情況搞清楚;歐洲司、非洲司先準備起來,關鍵時刻要能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成事。把這麼多人撤出來需要時間,要盡可能爭取時間。”

楊外長抬頭環視了一下在座的副部長和司局長們,指著財務司司長胡建中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先和財政部的同誌溝通好,可能需要特事特辦。”

“明白。”胡建中重重點頭。

楊外長隨即宣布:“現在部裏需要成立處理我在利公民安全事宜的應急領導小組,請誌軍書記掛帥,宋濤、翟雋為副組長,黃屏、陳曉東和各部門一把手為小組成員。”

“好,大家按照楊部長的布置行動吧!”張誌軍書記說。

“聽著,從現在起,我們這裏的所有人,除了上廁所,一刻也不能離開崗位!”按照慣例和業務職責,領事司和所屬的領事保護中心,毫無疑問是具體行動的主要執行單位。黃屏在領事司說完這句話,又小跑著趕到領保中心重複了同樣的話。

“有多少人呀?”

“聽說有一萬多!”

“何止,少說兩三萬呢!”

“天哪!這可怎麼弄呀?”領事司和領保中心的年輕人近些年也經曆過大大小小十餘次撤僑行動,但這麼遙遠,這麼多人,又這麼緊迫,他們可從來沒有遇到過。幾萬人的生命安危此刻與他們息息相關,億萬民眾和數千萬海外僑胞在熱切關注,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此等事態外交部沒有遇到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沒有遇到過。

20日晚,緊鄰外交部居住的不少北京市民看到那棟手風琴式的扇形大樓有不少窗戶徹夜通明……

21日早,黃屏和郭少春就從領保中心趕到部會議室參加應急領導小組碰頭會。平日總是笑容可掬的楊潔篪部長也來到會上,此刻楊部長的臉上已經沒有一絲笑意,他用極其深沉的語氣再次強調:“繼續密切關注利方局勢發展,盡快做出撤離我同胞的方案。”

是啊,大戰將至,幾萬人的撤離方案怎麼做?誰來做?

“由宋濤牽頭,辦公廳協助,領事司和領保中心打頭陣,其他部門全力配合。”外交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張誌軍下達命令。

碰頭會用了不到半小時。接下命令後的黃屏和郭少春對視了一下,不約而同地最先站起來。

“黃屏、少春!”宋濤叫住了他們,“你們最好中午前把撤離預案給我,下午一上班要開部內協調會,緊接著是各部委之間的協調會。沒有方案不行啊!”

黃屏和郭少春會意,這分明是迫在眉睫之上再加四個字:十萬火急!

“是!宋副部長,我們一定在中午前拿出預案!”黃屏回答得幹脆利索。他拍了一下郭少春,兩人一路小跑著往領保中心趕。

“接下去的半天是怎麼過來的,我真的想不起來了!”黃屏搖著頭說,“反正我和少春的腦子就像開足馬力的機器,全速運轉。領事司和領保中心的幾十號人也都被動員起來,有的收集前方信息,有的研究撤離路線,有的測算運力計劃,有的與駐利比亞和周邊國家的使館聯係,還有的緊鑼密鼓地與商務部、國資委、公安部、民航局等單位溝通。總之,我們以最快速度做出了一份高質量的撤離預案報告。中午前送到了辦公廳,送到了宋濤副部長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