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馬神出世 (9)(1 / 3)

排位表由技術部門送給李曼君,再由李曼君送給馮萬樽的時候,馮萬樽首先注意的就是這個“壯誌淩雲”。

馮萬樽關注“壯誌淩雲”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匹馬第一次出戰沙田一千八賽事的時候,他就已經高度關注。對於那場賽事,馮萬樽的讚譽是八個字:出閘極佳,彎道出色。當然,也有不太好的評價,是四個字:後力不繼。出閘極佳和彎道出色,可以說,絕大部分是馬匹自身的原因,當然,也有騎師的影響,但相對要弱一些。至於後力不繼,原因就多了,既可能是馬匹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騎師對比賽節奏把握不好或者對馬匹自身特點掌握不夠造成的。比如說,某匹馬的耐力不是很足,卻又提前發力,便可能在衝刺階段出現後力不繼。再比如騎師對整個賽程的設計不合理,使得馬匹在直道以及彎道耗力過多,衝刺時已成強弩之末。綜合分析後,馮萬樽得出的結論是,“壯誌淩雲”輸掉沙田一千八賽事不是自身原因,而是騎師開鞭時間早了二十秒。

應該說,這隻是一點小小的瑕疵,比賽結束後,無論是練馬師還是騎師,都會極其仔細地研究每一個細節,並且一定會注意到加速的時機。所以,馮萬樽認定,下一場比賽,騎師定然會在這個細節上加以改進。如果是高賠率的話,這匹馬將是下一場最值得投注的馬。

果真到了第二場快活穀一千六賽事,馮萬樽小試了一把,買“壯誌淩雲”獨贏和連贏。因為隻是試水,所以投注額非常小。結果,因為出閘欠佳,落後了半個馬頭,他輸了獨贏,勝了連贏,獲得了一個高賠率Q,但因為投注額太小,也僅僅是贏了幾萬元。回到沙田一千六賽事時,“壯誌淩雲”已經是大熱,投注的意義已經不大,馮萬樽放棄了。

本場賽事,馮萬樽對“壯誌淩雲”極為看好。除了此前介紹的那些特點之外,最令馮萬樽看重的是兩點,一是排位第九,二是換了一個實習騎師。

這兩點恰恰是其他人最不看好的。排位第九,意味它要比排在第一位的馬多跑十來米,中道搶跑,其他馬就會成為它巨大的阻攔。可馮萬樽不這樣想,馬匹奔跑產生影響的每一個項目,都是他研究的對象。他通過電腦分析過沙田馬場的數百場比賽,最後認定,這個場地跟快活穀完全不同。每個比賽日,在此舉行十場比賽,前五場賽事如果抽到內欄位,是絕佳的排位,賽事排得越前,排位在前的馬優勢越明顯。但到了後五場比賽,場地受馬匹踐踏嚴重,會大大影響馬匹奔跑的速度,而這種踐踏主要集中在前麵三條賽道。相反,越靠外側的賽道,優勢反而明顯一些。至於騎師,也是所有馬迷關注的焦點,騎師在全程掌握馬匹的比賽節奏,而馬匹奔跑的節奏又是贏得比賽的關鍵。所以,騎師在比賽中所起的作用絕對不容忽視。

一般來說,騎師是由練馬師挑選的,練馬師挑選哪一位騎師,與他的整個比賽計劃有關,或者說,本身就是一種比賽策略。“壯誌淩雲”的前三場比賽,練馬師挑選的是一名奪得過多次冠軍的大師傅。可這一次,練馬師反其道而行,替“壯誌淩雲”挑選了一個實習騎師。大師傅對場地熟悉,經驗老到,控製馬的能力強,與剛出道的實習騎師同場比賽,當然是占盡先機。不僅新騎師和老騎師同場比賽會吃虧,新馬和老馬比賽,同樣會吃虧。為了賽事更為公平,馬會有一種規定,不同級別的騎師或者不同級別的馬參賽,必須使參賽馬負上不同的重量。這次因為換了實習騎師,以及上一場戰績不佳,“壯誌淩雲”的負重大降,與同場比賽負重最重的馬相比,差了二十一磅。即使如此,實習騎師的賽場表現也往往比大師傅相差甚遠,更多的時候,賽場出現意外變故時,新騎師往往手忙腳亂,甚至對比賽馬失去控製。一般情況下,馬迷們不太喜歡新騎師和新馬。

賽前,馮萬樽分別給雪茄鼎爺和卦爺打了電話。電話當然不會指向太明確,基本調調是對第二天賽事每一場的每一匹馬議論一番。所議論的馬,肯定不是所有的馬,十場比賽,有一百多匹馬出戰,全部議論到的話,不知需要多長時間。彼此議論的當然是最感興趣的幾匹馬。一般來說,每一場賽事值得討論的,大概也就兩三匹馬。

交談過程中,馮萬樽有意輕描淡寫地問道:“對‘壯誌淩雲’,您有什麼看法?”

雪茄鼎爺的回答非常直接,他說:“我的數據庫顯示,‘壯誌淩雲’入V的可能是零,入Q的可能是百分之二十三,風險係數是百分之九十七。入T的可能是百分之七十四,風險係數是百分之八十三。”雪茄鼎爺說的入V即第一名,入Q即第二名,入T即跑出第三名。因為電話中需要談的太多,也不可能太仔細,馮萬樽自然不方便與他討論細節,話說到這裏,也就適可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