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中國治水史詩》編寫紀事 (23)(1 / 1)

2010年7月9日

搜自中國文學網

原載:《文藝報》2010年07月09日

千年治水史今日百家文:《中國治水史詩》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王楊

7月3日,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的《中國治水史詩》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張健,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何建明出席首發式暨研討會。

《中國治水史詩》分上下兩冊,計200餘萬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任該書顧問並親自題寫書名,廣東梅雁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欽歡擔任總策劃,何建明和廣東文學院院長程賢章擔綱主編。該書彙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蔣子龍、譚談、張煒、葉延濱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集體創作,全書分為黃淮、長江、珠江、海河、鬆遼、西部、東南七個篇部卷,記述了中國所有大的江河水係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曆史以及都江堰、靈渠、坎兒井和三峽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圖書編纂的過程中,何建明、程賢章、陳世旭、張笑天、繆俊傑、楊克等作家負責布點、約稿,請作家們寫自己身邊的治水工程。許多作家積極參與創作,使《中國治水史詩》的作者隊伍一天天壯大,掀起了一輪書寫中國治水工程的集體創作高潮。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賢章身體力行,到全國各地實地考察,走訪了新疆“火焰山”、坎兒井、濟寧段古運河、黃河入海口、錢塘江、京杭大運河、黃浦江、鴨綠江、鬆花江、渭河等多處治水工程,為該書創作奠定實踐基礎。

何建明在致辭中說,水孕育了人類的生命,推動了中華民族文明史,水令現代化更加風起雲動、波瀾壯闊,水給作家們帶來感動和創作靈感,水讓我們懂得了明天和昨天,也明白了未來,更明白了在人類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清醒理性的認識和愛護水的重要性。一部治水史詩的完成,不僅是我們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做的一個新的詮釋,也讓我們得到一次靈魂和精神上的洗禮。

翟泰豐、程賢章、楊欽歡、葉向真,作家代表張笑天、楊克、雪漠以及評論家傅溪鵬、田珍穎等分別在會上發言。專家們對百名作家參與治水史詩的創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治水史詩》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統一的文學著作。作家們用今天的眼光寫水和人類、水和自然、水和環境、水和未來,既有學術論證的價值,又帶有鮮明的文化色彩。專家們稱《中國治水史詩》為一部“大書”,不僅是因為它的“大部頭”,更因為它“重文化”。作家們以別開生麵的人文景觀和美麗飄逸的文采表現中國曆史上及當代的治水偉業,賦予該書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

與會者同時談到,文學與其他學科的介入或融合過程,能夠開拓作家視野、增加作品內涵,這類作品是文學創作中的特別領域;文學的介入也為其他學科插上翅膀、增加色彩。《中國治水史詩》的出版,也是為了提醒世人關愛自然環境、關愛生命,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出席活動的還有周克玉、李國安、葛笑政、艾克拜爾·米吉提、李遠清、張文廣等以及參與該書創作的作家和各界人士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