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魏忠賢得寵,無惡不作,弄權誤國。他手下多謅媚之士,搏擊清流,獻讒希寵,無所不至,無恥已極,專為魏閹屠殺異己,陷害忠良。
其中田爾耕在忠賢時掌管錦衣衛,狡黠陰賊,心狠手辣,廣布偵卒,羅織賢良,鍛煉嚴酷,入獄者卒不得出。
時夏之令身為朝官,持正任事,上書彈劾魏忠賢種種作為。魏忠賢即令田爾耕誣夏之令貪贓,逮刑部大獄而烹殺之,之後斬草除根,將夏之令全家逐一殺害。
但夏之令任官時,好與江湖中俠義之士結交,且有恩於豪傑之士。他冒死收集魏閹和田爾耕貪斂枉法種種罪證,大膽彈劾之時,己抱必死之心,故將魏田之削奪平民百姓之證據,交給他的兒子單想公子和女兒相思姑娘,投奔一夜鄉的“淮南王”朱胃。由於朱胃是皇帝老子的親屬,既有實力又有正義感,隻要他們能及時投靠“淮南王”,大致可保性命,隻要魏閹走狗罪證在手,終有雪冤平反的一日。
不過,田爾耕手下廣布,不久即擒住單想公子,施以極刑虐殺。
隻剩下相思姑娘,還匿伏荊湘一帶,不得進發。
──以上都是方快安得悉的訊息。
以他的判斷:相思姑娘理應是躲在“大胃王”王大衛府邸裏。
他猜對了。
也隻有以“大胃王”的武林地位和宮廷交情,田爾耕才不大好動土動到他的腳下,動手動到他的頭上來。
縱是王大衛跟夏之令有深交,對相思姑娘又極賞愛,但總不能照顧相思過一輩子。何況,自從他收留了相思和她兩名婢仆──大鼓和小鼓之後,亦已備受壓力;招惹魏公和他的“魏家閣老”──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是誰都沒這膽量的事。
相思姑娘遲早都得離開王府。
這虎山之行,遲早都要走這一趟的了。
“大寂之劍”方快安沒有直接進入王府找相思姑娘。
他隻等。
等相思姑娘出來。
──他始終是武林人物、江湖好漢,本來決不屑與朝廷貴胄結交。
是以他守候於“七日亭”。
他在“七日亭”苦候了六天,發現有一個患氣喘病的王孫公子和一個說話總是文縐縐的讀書人總是在附近閃閃縮縮。
他決定要在相思姑娘出現之前先行解決這兩個鷹犬走狗。
沒想到,他想要解決這兩人的時候,這兩人也正要解決他。
而且還要互相解決。
這一場格鬥十分凶險。
三人旗鼓相當,誰也沒辦法勝得了誰。
而且三人都互不信任。
但三人都不想喪在這裏。
這雖是濁世渾流,舉世皆非,但在他們心中,仍有大是大非,仍要做一番大事;什麼都沒辦到,就這樣死了,他們不甘心。
所以三人都暫時撤退。
改為在暗中保護相思姑娘。
第七天,相思姑娘果然出現了。
她和男仆大鼓,女婢小鼓惶惶恓恓地經過“七日亭”的時候,就遭到了伏襲。
那時錦衣衛的精銳部隊,一共有三十八人。
負傷的方快安,並沒有因傷而怯。
他仍伏在暗處,一見相思姑娘遇險,立即出手。
他在武林中有一個外號。
外號當然不是自己封的,自己給的外號傳不開來流不廣遠,外號通常都是人家叫起來的。
他的外號就叫“以寡擊眾”。
他向來就習慣以一人之力力抗群敵。
“孤掌而鳴”已成為他的風格。
“敵眾我寡”已成為他的慣例。
他為救忠良之後,以及保住相思姑娘手上的惡人罪證,以便有一日用這些如山鐵證來使田爾耕這也害了他全家的惡徒伏法,他可全不怕對方人多。
可是對方人不但多,武功也高。
──一對八人也許不算什麼,一戰十八人就吃力得很。
可對方是有三十八人。
個個都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