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神奇土地——巴蜀文化源遠流長(1 / 2)

古之“西蜀”名邑,益州“重輔”;

今之“名酒之鄉”,“年畫之鄉”。

在祖國西部美麗的川西平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山一隅,在水一方。此地因盛產一種竹子——綿竹而聞名。其竹質地堅韌、性能優良,越是風霜雪雨,竹針越堅硬,越挺拔向上。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讚譽過此竹,並以詩向時任綿竹縣令韋續覓竹。詩雲:“華軒靄靄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西漢初期,朝廷即在此地建縣,名曰“綿竹”。

自古以來,它就有“洞天福地”、“川西明珠”之稱。

這裏曆史悠久、文化篤厚。“古為蜀山氏地,西周為蠶叢國附庸,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綿竹縣,三國蜀分置陽泉縣,東晉置晉熙郡,領萇陽、南武都、晉熙三縣。北周廢晉熙縣入陽泉,隋開皇十八年改陽泉為孝水,大業二年複名綿竹縣,並徙治於今劍南鎮,屬蜀郡”。“妙手丹青畫不足,無限風光是天然”。唐時,杜光庭著《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一書,將綿竹列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人間仙境。“百裏聞香綿竹酒,天下誰人不識君”。唐宋以來,四川綿竹就是中國的釀酒勝地,綿竹白酒在中國早已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融大地之精華、彙五穀之靈秀,劍南名酒譽滿天下,香飄四海。“東門河壩去看花,南華宮裏去看畫”,“中國民間藝術一絕”,源於明而盛於清的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年畫合稱為中國年畫四大家,更是以其濃鬱的鄉土韻味和獨特的地方特色,深受國內外藝術界的青睞。

這裏物華天寶,資源豐盛。境內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已探明的礦藏多達40餘種,尤以磷礦、煤礦、硫鐵礦、石油、天然氣、大理石等蘊藏最豐。國家名泉“玉妃泉”,為含鍶礦泉水,是發展釀酒和飲料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崇山密林中還棲息生長著大熊貓、金絲猴、蘇門羚、毛冠鹿和珙桐、紅豆柏、桫欏等150多種珍稀動植物,以及出產蟲草、貝母、天麻、黃柏、杜仲等眾多名貴藥材。九頂山是“臥龍—四姑娘山大熊貓生態走廊”的主體部分,已被省政府納入“岷山山係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而九頂山所在的龍門山係則被國土資源部首批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這裏人傑地靈,名賢輩出。舊誌載:“漢有五忠,宋有三賢”;三國時期諸葛子孫諸葛瞻一代梟雄威武不屈、戰死綿竹而雄壯綿關;南宋丞相張浚奮勇殺敵,全力抗金而名垂青史;宋代理學大家張軾子承父業,著書傳道而傳誦千古;清末戊戌變法六君子楊銳才學五鬥,力舉變法而血染刑場;民國烈士王幹青終身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而血灑疆場;一代高僧能海法師潛心修行,普度眾生曾安身於斯。五百金羅漢坐殿的“天下第一禪林”祥符寺,道教聖地嚴仙觀,川西靈隱三溪寺,千年名刹吉祥寺,金剛道場雲悟寺,以及上寺、中寺、下寺、船頭寺等著名寺院,還有紫岩書院、回瀾塔等古建築及其遺址早就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