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是個自由職業者,最近幾年,他又是炒股,又是炒房,錢賺了不少。問起他的生財之道,他指了指牆上:“沒什麼生財之道,全憑它!”
我向牆上看去,發現牆上掛著一個卷軸,卷軸上什麼字都沒有,隻有一個大大的狂草感歎號,感歎號的“主幹”像一把尖刀斜插下來,底部的那個“點”又好像是被石頭砸的坑,墨跡四濺。看著那個感歎號,我笑了:“你也想搞點幺蛾子出名啊?別人有無字小說,你想搞個無字書法呀?”朋友表情嚴肅:“這可不是無字書法,這是我多年來總結的做人之道!”我讓朋友說得不知道北在哪裏了,問他“道”從何來。
朋友順手抓過一張大白紙,提起毛筆,蘸飽了墨,“唰”地在白紙上畫了一道:“就這麼著!”又使出全身力氣把毛筆杵到白紙上,毛都杵折了:“定了!”完事後將毛筆一扔:“明白了嗎?”我搖了搖頭:“糊塗了。”朋友擺了擺手:“真是棒槌!”點著一根煙,跟我說了一段往事。
朋友說,一開始他可不是無業遊民,正宗的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後,他分到了街道的黨委辦公室。那可是個不少人羨慕的地方,大小也叫秘書呀,在老百姓眼裏,除了書記,就他說了算。
朋友上班第一天,就趕上區長到街道檢查工作。朋友當然積極表現,忙前忙後,端茶倒水。忙了一上午,街道領導陪著區長去食堂就餐,朋友準備打點飯到辦公室吃,順便看著區長一行的東西。朋友拿著飯盒剛要走,老秘書叫住了他:“別打飯了,我請你,咱到外麵喝兩杯。”朋友一指會議室:“區長下午還聽彙報呢,咱們不在這兒盯著行嗎?”老秘書一擺手:“你剛來,不懂,憑我的經驗,領導們連喝酒帶聊天,這飯最快也得吃到下午兩點,咱們緊吃緊喝,回來誤不了事,你今天是上班第一天,就算我給你接風吧。”朋友挺感動,跟老秘書一起鎖了辦公室和會議室的門,到外麵喝酒去了。
離上班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朋友和老秘書小臉紅撲撲地回到了辦公室。一進門,兩個人全傻了,書記正拉著個臉在屋裏轉圈兒。見兩個人那副尊容,書記一下子就火了:“你們是幹什麼吃的?不知道辦公室不能離人嗎?還敢到外麵去喝酒,在機關待膩了?!”老秘書垂首一旁,朋友更是誠惶誠恐。
事後朋友才知道,那次老秘書失算了,區長每次來都要喝酒,唯獨那次沒喝,早早就吃完飯聽彙報,下午區裏還有個會。可辦公室和會議室的門都鎖著,書記隻好親自撬門,讓區長當場封了個“撬門書記”,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傳為笑話。
老秘書因此調到了其他科室,而朋友直接被下放到街道的企業裏。接下來企業倒閉,朋友下崗,就成了無業遊民。
這個事給朋友的印象太深了,他也因此總結出一條“真理”:經驗之談是狗屁,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朋友不再聽任何人的經驗之談,自己決定的事情絕不動搖。他說,聽自己的,即使事情辦錯了也不會後悔,如果聽別人的辦錯了事情,要後悔一輩子。他在牆上掛那個感歎號,就是時刻提醒自己,要對自己的決定有信心。
其實,每個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心中都有一個感歎號。不同的是,有的人把自己心中的感歎號握得很緊,不為別人的言語所動搖,有的人則握得不緊,經不起別人的煽動。握緊心中的感歎號,就是相信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