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仙蹤 出山(一)(1 / 3)

湖南長沙境內,雲麓山中,有一座名為‘雲麓宮’的道觀,該座道觀,史建於公元1478年(明憲宗成化十四年),嘉靖(1522-1566)年間,太守孫複命道士李可經主持修葺,並增植鬆、柏、桐、梓及篁竹千株,使觀宇周圍風景煥然一新。隆慶(1567-1572)年間,又有道士金守分在這裏修煉,由他募捐拓地,增建堂殿,改名雲麓宮,築屋五間,鑿石為柱,覆以鐵瓦,以抗風雪。

雲麓宮的前殿為關聖殿,中殿祀玄帝,名玄武祖師殿,後殿祀“三清”。道教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合體三清,故名三清殿。

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雲麓宮才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而成為了祖國道教的勝地,同時,亦是道教中的,七十二洞天,三十六福地之一的——“洞真虛福地”。

而此時,正值酷夏,又值旅遊高峰期,是以‘雲麓宮’前的行人遊客可謂川流不息,雖然這裏是一個風景極其美好的場所,但其絡繹不絕的遊客中,不乏衝著那些曆史名流的千古佳話而來者。

隻見,道觀正門上書:“古刹出層宵,看嶽色平分,江流環繞;名山多勝跡,有少陵寫句,北海題碑。”一見之下,端的是有‘遊龍升天’‘海納百川’‘氣吞萬物’之景象。

後殿的一處小廝之中,一個約莫二八年華的少年,正在那裏對著桌子上的紙人發呆,就其那專注的眼神以及全神貫注的程度,就好似眼皮子底下瞅著的不隻是簡單的一記紙人,而是在欣賞一個絕色的少女一般,難以言喻的十分投入。

就在這個時候,不知到底靜觀了許久,何時站於一側的一位老者,念叨了一句“無量天尊”之後,繼而對那少年沉聲開口道:清揚,你可理解這紙人之中的玄機了嗎?

聞言,被叫做‘清揚’的小道士循聲一扭頭,當即尷尬的撓了撓頭,應道:回稟師尊,清揚學藝不精,至今,仍是不明其理,還請師尊為弟子解惑才是。

那老者聽到了‘清揚’的回答之後,長長的歎了口氣,口吻中難掩失落之意的歎息道:自我教初立,至今已有800餘載,想不到,卻在老朽這裏斷了香火,失了傳承啊。說完,那老道緩緩的閉上了雙眼,似似在思考著什麼。

清揚看到師傅那沉痛的表情,心中也不是個滋味,便說道:師尊,弟子隻是想不通這紙人在沒有風也沒有火的情況下,為什麼自己會飛,還會燃燒,這也太違背科學原理了,可是,可是……

聽到這個,即將要繼承自己衣缽的徒弟,在那裏好似欲言又止的摸樣,白塵道長禁不住睜開了雙眼:“可是什麼?”

清揚雖然不能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錯,不過,他也實在是不忍心看著師傅為他難過,於是,他就想著是不是要把自己的心中所想,說給師傅聽聽,打定了主意之後,清揚便對著老道說:“可是它卻真的能飛起來,而且,而且還能不燃自焚,當真是稀奇古怪,長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事情呢。”

白塵道長聞得此言,略微有些不悅的說道:“科學,哼,那些洋鬼子的鬼玩意又哪裏比得上我泱泱華夏數百年的傳承?想我華夏大地,天文星象的秘法,那可是自咱們老祖宗的時候就有了,又豈是那些勞什子科學所能窺視的,小揚子,今夜子時來為師房中聽功課,為師有話和你說。”

說完,白塵也不等小‘清揚’答話,就那麼徑自的走了,隻留下了小清揚在那裏獨自對著那個紙紮的小人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