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段時間通過中央級媒體媒體的宣傳,江陵廠的名號是打出來了,勇於擔責,奉獻社會的企業形象也基本建立,其主打產品微型汽車和微型載貨車也開始廣為人知。
目前的形勢固然喜人,但是畢竟隻是一個開始,而且這類宣傳不可能長期持久,熱潮退去之後還是要回到日常的宣傳軌道上來。如果想要獲得持續的影響力,後續步驟必不可少。同時動作還必須要快,因為一旦間隔太久,目前的宣傳熱潮消退之後,再要營造出這樣的局麵可就難上加難了。
在楊誌將這方麵的想法專門向鄭永年做了彙報後,已經嚐到甜頭,登上央視的激動尚未消退的鄭永年深以為然,目前這把火燒得的確很大,不過看來還得再添點柴,讓火勢更旺,這樣處理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不過一想到這裏,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浮上了水麵,誰來幹呢?雖然從內心來講,鄭永年屬意的人選是楊誌,而且通過這次向災區無償提供車輛的活動,楊誌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畢竟不是江陵廠的人,借著“合作”的名義偶爾一次無所謂,可要是經常讓人家免費給你打工的話,確實是有點說不過去。更關鍵的是,雖然在明麵上,這次的活動都是由鄭永年出麵代表江陵廠,還上了《新聞聯播》,但楊誌的前前後後做的工作自然也逃不過有心人的眼睛,不少人都多少知道楊誌才是實際的主要策劃者和實施者,楊誌的才華已經引起了一些關注。就在昨天,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談起楊誌時讚不絕口,這段時間也有省裏其他單位的頭頭們向他打聽楊誌的情況,看樣子他們對有楊誌都有點意思啊。
想到這裏,鄭永年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楊誌留住了,自己發現的人,怎麼能讓這幫子“壞水”給搶走呢?
但在具體方式上,鄭永年又有些犯難了。畢竟上次他曾經試著邀請過楊誌,但被婉拒了。雖然對於楊誌抱著東風廠不放的想法有些不以為然,但從內心深處說,誰都不可能會對一個有責任擔當,不計個人得失的人心有所惡。
正當鄭永年思緒萬千之時,廠長助理雷同友敲門進來彙報事項。看著這個自己到廠裏來之後提拔起來的下屬正襟危坐彙報的樣子,鄭永年心裏忍不住感歎,這人辦事的確認真負責,平時對自己也很支持,雖然排名靠後,不過敲敲邊鼓什麼地卻是拿捏得不錯。但是能力上卻稍微欠缺一點,特別是兼任銷售公司經理以來的工作業績和自己當初的期望有些距離,和楊誌這次看似“天馬行空”最後卻“收獲頗豐”的行動相比,那就更是差得遠了。
回想起這段時間楊誌前前後後的做法和措施,鄭永年忍不住眼前一亮,其實讓楊誌去主持銷售公司的工作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自從國家取消統購統銷之後,企業開始探索在市場上自主銷售產品,於是銷售工作一下子從以前的可有可無變得無比重要起來,但這方麵的人才卻實在是鳳毛麟角。與之相比,腦袋裏裝滿了後世營銷學的楊誌簡直可以算是宣傳銷售方麵的大師了!
可東風廠的問題怎麼解決呢?想到這個,鄭永年也很是頭痛。畢竟一個人好調動調整,就算麻煩一點也可終歸可以解決,可這麼大一個廠能怎麼辦?總不可能也像人調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