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風水運程;畫作拍賣;男人付賬(2 / 3)

人在九霄,鬱乎蒼蒼。

市美協主席吳桂平先生的兩幅油畫作品《山舞銀蛇》和《山水》,在2005年上海秋冬季拍賣會上分別以49500元和10450元人民幣拍出。價錢雖然不高,但這可是秦皇島油畫家迄今拍出的NO.1,我為先生高興。

很久沒聽到吳主席具有感染力的哇哈哈的聲音了。自打不跑文化口,幾乎不再有和“那幫人”於展覽剪彩後,一塊兒蹭讚助單位吃喝的機會。更何況,現在的畫家都急於想把作品換成錢,越發幽閉清高,用著你思前想後地找你一次,用不著時找你何必?所以也就個個地失了聯係。

聯係不多但並不意味著不關注美術界。近幾年市裏的美展、書展我都抽空兒去觀摩過,說心裏話,佳作大作雖不多見,創作狀態和目的各不相同,但能看得出畫家們很努力、很勤奮。也是自然,現在藝術品市場漸成氣候,每年國內就有100多場名頭不小的拍賣會,外麵的世界有機會,自己手頭有作品,書畫家們隻要找到合適又可靠的“組織”,何愁前路無知己。

秦皇島地方小,哪位畫家的作品獲了獎、賣了錢、捐了贈、被收藏都很快會在圈內傳開。當年李壯閣先生的一幅國畫獲了金獎拿6萬獎金,我第一時間就寫了消息貼在報紙上。但遺憾的是李先生早就答應送我的畫也從此杳無蹤影。按他自己的話就是“每次想到為毛蕊畫畫就畫的特好,畫的好就又舍不得送出了。”我理解,畫家有了身價,就如同狡猾的廚子,撿一根蔫蔫蘿卜,雕成龍蝦後就要賣一車好蘿卜錢。想必現在誰想求一幅吳桂平先生的畫作也要以幣值衡量一番,不易得手啦。

這當然不是錯,目前藝術品市場就是這種狀況,專門有“造勢”的和“造市”的。百萬左右的拍品稱為一般貨,上了500萬才被稱為“大貨”。企業家們為了收藏和個人愛好一擲千金,是拍賣場上的“造市”者。另外一個“造勢”的群體則是形形色色的“文化商人”。他們競買的目的不是收藏和個人愛好,而是投資和賺錢,而目前這樣的“文化商人”有萬人之多。其慣用的手段是炒作某些已經成名或小有名氣的當代畫家。我就在北京親耳聽見中貿聖佳拍賣公司易總經理說:“齊白石、吳昌碩的得咬住,××畫院院長那個讓他們抬吧,沒壞處。”從易總處得知,目前國外經常購買中國藝術品的超級買家不超過10人,佛利爾、大都會等博物館購買力驚人。中國畫家不論年齡,一旦作品被相中,那就身價無底了。青龍祖籍,河北師範大學教授蔣世國先生的畫就深得法國“藍色怪獸”畫廊賞識,簽約、收購、邀訪,蔣先生在巴黎充滿謝意地送房東一幅畫,人家立馬填支票,高低不要人家都不敢相信。2005年11月舉辦的中國嘉德2005年秋季拍賣會上,陳衍寧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以1012萬元的價格拍出,打破了中國油畫在國內拍賣的首高紀錄,而買下這幅畫的就是一位金發碧眼的歐洲收藏家。

至於國內買家的構成,則以浙江、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為最多,廣東、北京、上海的次之。這其中又以江浙買家出手最為闊綽。許多講著吳儂軟語的家庭婦女,拿兩張報紙往地上一鋪,一屁股坐下來就開始舉牌子,幾十萬近百萬眼不眨地買兩幅回去,並不為投資賺線,僅僅是作為家裏的一種裝飾。

從這點上看,今後秦皇島的畫家們需要四季思慕懷春才行,起碼得像個不怎麼安分的人,時常去夜晚的街頭尋求尋求豔遇。一旦成功,堆在床底下,空屋子裏的那些孩子一樣的作品,就會讓你體會很開心很刺激很瘋狂很酸楚很悲壯很淋漓酣暢的心事深沉了。隻是作品一旦出手就等同於把它放到了曆史的浮舟中,既便將來它有多麼驚人的托升市場能力,哪怕成了哪兒哪兒的鎮館之寶,似乎也與你漸行漸遠了,因為自己一般都看不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