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多情女子與混蛋男人的數量還是成正比增長,從所知的案例中發現,不管什麼原因,一些女人有了情人以後,便覺得有了預期,反而覺得非常寂寞。其中一個因素是,婚姻中的太太們如今道行越來越高,早已不屑用找上門去扇耳光的方法解決問題。她們明白,隻要自己堅決不離,“情人”這兩個字早晚會替天行道,將其背後的女人熬得油盡燈幹,又何須自己出馬!
其四,苦練分心術。王菲如泣如訴地唱道:“我把風景給了你,日子給了他;我把笑容給了你,寬容給了他;我把眼淚給了你,責任給了他;我把距離給了你,呼吸給了他;我把煙花給了你,節日給了他;我把燭光給了你,晚餐給了他;我把心給了你,身體給了他;我把情節給了你,結局給了他;我把水晶鞋給了你,12點給了他。”
現實裏要把這麼多“給你給他”弄清爽了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你想,每天每件事還都得貼上“給情人”、“給老公”的標簽,簡直比信件分揀員還累,一不小心便有兩頭不到岸,翻身落水的風險。最讓人向往的,應該是電影《乳房與月亮》裏的情人與眷屬的分工合作。成熟的眷屬提供關懷與銀子,英俊的情人提供激情與肉體,他們都愛同一個美麗善良的女人,於是也變得彼此友好,三個人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嗬嗬。
總之,情人的根須會日複一日滲進自己的土壤,要拔出來肯定連皮帶肉血淋淋的生疼,任其生長吧,又身心巨累苦不堪言。這活兒,完全是苦大仇深的現代版,男女都不能不一日三暗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和兒子先後討論過跟愛有關的許多問題。
比如什麼樣算美女,萬一她結婚生孩子後變得不忍卒睹,蠻橫暴躁;如果在毫無經濟能力時愛的想要結婚,結後又感到特別沒意思;閃婚是不是可以嚐試;晚婚或一直耍單你們能否認可;失戀,也就是倆人掰了,如何計算愛的代價?
肯定都給過他答案。雖然我數學特差,但他這個數學係的總能和我一起探討出個結果來。
得到愛了,就會有付出,而付出未必和所得相等,在愛情和婚姻不同階段的人,代價是不同的,也就是愛多少錢一斤不一定。比如說失戀就該是收益小於成本的愛。如果雙方的人生價值是等值的,雙方拿出自身股權的一定比例進行平等互換,這將是愛情最優股。但實際上最優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戀愛雙方對各自的愛情付出沒有定量估值,有的僅僅是為戀愛消費付出的時間和金錢,而愛的本身是不可量化的。所以一旦失戀了,就盡快醒過悶來,不要再想得與矢什麼的。
晚婚應該算尋覓成本比較高的愛。如果打定主意耍一輩子單也行,但絕大多數人不是這樣,而是一直在婚姻市場上進行大量的信息搜尋。婚介所、熟人介紹等,不停尋找誰是可以做伴侶的信息,這就需要付出精力、金錢成本。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人都忙,都矜持,所以現在城市白領階層比藍領階層獨身的更多、結婚更晚。
閃婚應該算不考慮投入產出的一種愛。城市裏的年輕人,看著好象有很多選擇的可能性,似乎可以挑花了眼,有的則是有機會但又很渺茫。所以幹脆就來場閃電結婚,差不多對上眼了就辦,省得時間一長考慮門當戶對,是否是我真想要的那個人,投入產出是否平衡等難題而再次告吹。但最後和不和腳說不好。
湊合過的婚姻應該是效用大於成本的一種。有的婚姻顯然很劣質、屬不合格品,黃燈閃了挺長時間,但不一定都以離婚告終。因為如果離婚,家庭財產需要重新再分配,新家庭需要重新投資和建設。離婚意味著一方必須離開已經習慣的家,倆人共同的朋友圈也可能因此分化。更糟的是,新選擇的人不管有什麼優點,但他(她)畢竟不是自己孩子的親生父母。離婚成本還有輿論壓力,還有子女教育、父母壓力等,而且要尋求新伴也需要投入時間、精力、金錢等等。所以也有不少的家庭,尤其是老點的家庭,盡管過得不稱心,但仍不打破,還是湊合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