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一絲消失在嘴邊的笑;當下覺;可以閱讀的江湖(3 / 3)

7、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8、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9、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靜。

10、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領悟佛教: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憂喜?死亡不是一種結束,不是一切的終止,而是另一種境界的開始。靈魂從舊有的身體出竅之後,等於離開了生長數十年的人世間,開始為他另一次生命的開展尋找出口。從死亡到投胎轉世的這一段時間,佛教稱為“中陰身”,中陰身會隨著前世的業力尋找他投胎轉世的因緣,等到因緣具足轉生之後,便會忘記前世的經曆,這個叫做“隔陰之迷”。因為有這種隔世遺忘的現象,所以今生不記得過去生的種種困苦,而投胎再生後也會忘記今生的煩惱。順治皇帝有一首詩曰:“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生命流轉,綿綿不息。

領悟佛教:人常常都在為諸事做準備,為黑夜來臨備手電筒,雨天準備遮傘,遠行準備口糧,為季節準備換裝……然而,也應該趁著年輕,趁著身體精神都還健康的時候,先為死後的皈依處預作準備,為未來的歸宿鋪下坦途;不但要對現世的生活懷抱無限希望,對於死後的生命更要建立高昂的信心。生有所自,死有所為,法身久長,慧命無量,積德行善,方天堂極樂,永恒不滅!

有句話是“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我以為,這麼說,並不說明經過省察的人生就一定有價值,但省察自己,也省察別人,即會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毛蕊的隨筆集《串味折子》第二版麵世了,作為責任編輯,我想寫幾句話表達高興之情。雖然毛蕊文字中透出的才華與鋒芒給人的壓迫感讓我下筆遲疑,惟恐狗尾續了貂那般無趣,但好在語言不僅僅是單純表示意義的字符,它還表達欣賞、讚美、祝賀等諸多常理常情。

在網上看到一篇評論毛蕊的文章:名字提起來別人知道,文章寫出來別人愛看,在秦皇島乃至華北地區,毛蕊算一個這樣的人。身臨紛紜繁雜的社會,麵對時代所呈現的光怪陸離,大概也隻有優秀的編輯、記者,以其敏銳的目光,睿智的頭腦,再加上當代知識女性懷寬感善的情愫,才能夠為讀者鋪展開這樣一幅主題內容鮮明豐富、語言充滿靈性,表現手法大膽風趣、細膩多樣的現代市井生活的畫卷。

對上述所言極其認同。

說毛蕊的文字有才華,不是指文詞唯美華麗,而是散發著厚實內斂功力和收放自如不動聲色的從容,骨子裏顯露出的北方才女的智慧大氣和極富個性的觀點邏輯,可謂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深刻而優雅,簡潔又尖銳的另類華彩。讀她的字裏行間有如坐在午後茶餐廳裏和她麵對麵神侃,侃多久都不累。什麼學政史軼、生命感動、情短緣淺、吃喝玩樂、浮世時尚皆信手拈來。看得透,不忸怩,不作態。真實,隨意,自由,幽默。對於不痛快,看不慣,有些人會弄個大幾百字來抒懷悲戚,但哪有她言簡意賅的一句揶揄譏諷來的爽哉,即便是一些情緒化的甜鹹無可,也充滿活靈活現的精俏妙意。這就是毛蕊,一個真摯表達人性,個性,生活瀟灑,文字清澈的女作家。

我是說,在這本書裏,讀者會發現,生活之江湖這個不可虛擬的時空,不但可以行走,更可以帶來領悟的美感、幸福感和閱讀快感。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