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專案組 (6)(1 / 3)

“地區報社我沒有朋友,省城《商業時報》汪編輯是我大學的同學,我給他去個電話。隻要按我講的去做,準能辦成。” 汪科長見姚富財腦瓜子靈活、轉彎快,興致更高了。

姚富財與汪科長道別後,火急火燎地去了省城。

到達省城已近黃昏。姚富財提了兩條大中華煙,兩瓶五糧液,想到汪科長非親非故為什麼熱心獻計獻策,不就是鈔票在起作用嗎?有錢能使鬼推磨!他從包裏掏出一疊鈔票,又封了個一萬元的大紅包。

車駛進《商業時報》社院內,姚富財按汪科長說的地址敲了敲門。汪編輯早接到了汪科長的電話,開了門,姚富財自報家門,邊說邊把禮品放在了客廳的一個角落,將紅包當著汪編輯的麵放在禮品袋裏。

姚富財聲淚俱下地將自己的“遭遇”訴說了一遍。汪編輯認真地做著記錄,待姚富財講完,義憤填膺地說:“金沙縣這樣亂搞還了得!那個姓林的不想要他的烏紗帽了?”

“這事兒就全靠您幫忙了。我姚某雖無能,卻是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人。事成之後會好好感謝您。”姚富財一臉可憐相。

汪編輯思索一會兒說:“我一家報紙曝光沒問題,但分量不夠,最好是聯合省會的幾家報社和電視台,從不同角度曝光。你在這裏待兩天,我給你籌劃一個記者招待會,不過,你可要破費些了。”

“沒問題。”姚富財從包內取出兩疊鈔票遞給汪編輯,“先給您兩萬元,如不夠再拿。另外,隻要按您的意圖刊登了文章,不論大報、小報、電視台,我給每家媒體兩萬元讚助費。”

“好!”汪編輯接過錢,說,“我盡快為你安排。”

記者招待會如期在富麗堂五星級大酒店舉行。到會的有 《商業時報》《經濟報》《法製報》、省電視台等十多家媒體的記者 。

姚富財畢恭畢敬地給大家三鞠躬,將汪編輯親自起草的《金沙縣政法委書記林燁製造冤案,懇請新聞界維護私營企業主合法權益》的報道給每人發了一份,每個材料裏都夾了個一千元的紅包。

大家把紅包塞進口袋,認真地閱讀材料。開始隻是交頭接耳地譴責政法委書記執法犯法,接著是一片嘈雜聲。

汪編輯見時機已到,站起來慷慨陳詞,提議組成記者聯合調查團赴金沙縣,各家媒體同時曝光,維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會場頓時一片沉默,大家知道組織記者調查團要向省、市宣傳部報告,得到批準後才能成行。

姚富財見狀,急得站起來,懇求道:“大家一定要救救我,我現在已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了。” 話音未落,會場笑聲一片。

姚富財本想附庸風雅,好不容易甩了句成語,結果卻當場出了醜,神情十分狼狽,他不好意思地說:“大家別見笑,我大老粗不會說話。我是抱著最後的希望來求各位的。為了表示我的真誠,我向大家承諾:誰能伸張正義,把林燁的違法犯罪行為大白於天下,我就付給這家單位讚助費兩萬元。”

這句話把現場的氣氛調動起來了,大家議論紛紛。有記者說:組成記者團興師動眾,太張揚了,而且要經過有關部門審批,估計也不會同意。最好是《商業時報》派記者去調查,見報後我們再視情轉載。

記者招待會的酒席熱鬧了近兩個小時才散席,姚富財屁顛顛地到吧台結了賬。

汪編輯私下對姚富財說:“記者招待會還是有成效的,但不能完全依靠新聞界。你回去後還是要在林燁身上下工夫。”又如此這般地交代一番。

日夜辛勞,讓林燁病倒了。

接連幾天,來病房看望林燁的人絡繹不絕。有很多人是為姚富財而來,都提了禮品,林燁毫無例外地一一拒收。這些人有本縣的,也有地區的;有黨政機關、政法部門的,也有群眾團體的;有科處級領導,也有一般幹部、領導的司機;有代表自己的,也有代表領導的;有熟人,也有陌生人。無權者,則探聽案情,說上幾句好話;有權者,直接過問案子,暗示“慎重處理”。地區公安處梨副處長托人捎話:“省公安廳郎處長很關心這個案子,處理不好將會帶來很多麻煩。”錢四維的堂弟、地委組織部幹部一科錢科長特意給林燁打來電話:“這個案子關係到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地委領導很關注,請你慎重……你不是要求調回地區工作嘛,報告我已經看到了,你家裏的實際困難,我會向部領導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