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四章 遺珠(2 / 3)

王亞茹邊點頭邊思考的樣子,然後越來越苦笑:“程迪臨時選題,主要就是因為《明年的今天》,我本來想,應該先問你……再想又覺得……最後就聽她的了。”

“問我幹什麼。”楊景行真是坦蕩蕩:“按你們的方式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就這個事?”

王亞茹搖頭嘿:“不……有首叫“北大女生”的卡農變奏曲你聽過嗎?”

“嗯,吃吧。”楊景行先口撕半塊帶魚:“聽過。”

“譜子看了沒?是不是原版?”王亞茹苦笑著輕輕開飯盒:“我視唱練耳跟沒學一樣,定調都不行。”

楊景行還不知道:“哪有譜子?”

“如歌就有,不過說是錯漏有點多,是扒譜冒充的。”王亞茹有點調查研究:“吉他改編你聽沒?”

楊景行搖頭。

“更不行。”王亞茹再給提示:“那個原版再現呢?視頻的。”

“還有視頻。”楊景行為自己的孤陋寡聞好笑:“什麼人彈?”

“各億挺有名的,不過一直沒露臉,男生的手,經常擺隻英短在窗台上那個。”王亞茹都著急:“你搜各億有好多翻彈,不過都是業餘隻比我強一點,就那一個好點。”

“五個蝦,還可以。”楊總最在意的還是飯,再問:“怎麼對這個感興趣?”

“畢業季的專題,不然我也去校招了。”王亞茹恨鐵不成鋼的:“又是北大,這麼好的素材……就是不能確定怕搞烏龍。”

如此繁炬,楊景行的大腦艱難了:“這個曲子,和畢業有聯係嗎?”

王亞茹直接對老板瞪眼了:“最早是就在北大發的,零七年,如果是真的,如果是四年製本科!不正好畢業!關鍵是網絡基礎,我大二就聽過……你看如歌呀,純器樂,一千八百多評論!開玩笑啊?”

畢竟是個音樂人,楊景行都舍得放下了筷子:“我看看。”還擦手再敲鍵盤。

“搜北大女生就行。”王亞茹恨不得動手幫忙:“第一個就是,不用選就全站……”

楊景行點頭表示自己不僅能應付而且可以一心多用:“片子怎麼又掛上來了。”

“那個……”王亞茹小聲許多:“海報和內容都是新的,當二級專題做的,就滾動一天。”

自產自銷自誇的壞處,所謂的公司和部門規定就跟沒有一樣,楊景行也不好說什麼。

如歌還真有《北大女生》這個東西,看作品的站內編號,應該是剛改版不久就收錄了,不過並非官方作為,而是由一個叫“紅火得恍惚”的id建立。作品介紹很吝嗇:一首流傳於網絡的鋼琴曲。

不同於能夠恢弘介紹的比如昨晚在大劇院上演的《命運交響曲》這樣的人類瑰寶在如歌至今門可羅雀,也不像有些號稱著名的作曲家根本還不夠資格在如歌擁有名錄,這首名字奇怪也搞不明確底細的網絡音樂的用戶評論卻有近兩千條了,雖然這個規模比起戴清程瑤瑤她們代表歌曲的待遇還少了個零,但也足夠如歌對外宣稱器樂作品已經深受用戶重視了吧?高級了呀。

有些奇怪的是,受到最多讚許的置頂評論卻是:好怕一直珍視收藏的寶藏有一天會淪為大眾手機鈴聲。筒子們,噓……

支持數稍稍落後冠軍的第二條評論是:第一次聽到這首卡農變奏,有如奇遇人海遺珠,我把她捧在手心,於叵測的物欲之橫流中高高舉起:大家快看,她有多美。即便是乞兒的笑容,我也欣慰回應。

如歌是個各抒己見的地方,搞得不好就吵架甚至人身攻擊,不過這裏冠亞軍的分歧好像引不起用戶站邊的興趣,評論區更多是各說各話,講個人經曆感受和搞考證的讓人挺愛看,從音樂角度去評價吹捧感歎的也比較受歡迎。

楊景行扒拉著鼠標讓眼睛在屏幕上停留了不止兩分鍾,最後還給一個說要用這首曲子本身的優美安寧和背後傳說陪伴自己在高三拚死一搏以進入心儀大學的的留言點了個大拇指才放手,楊總好像有點眉目了:“你考慮的究竟是不是校園作品?”

王亞茹半點頭:“其實我最想去校招,趙部長非讓我留下來,昨天的專題寫得太對不起觀眾了,可能想太多了適得其反。”

“我覺得寫得挺好。”楊景行思索:“畢業,校園,讓北大太出風頭了是不是不好?”

人家要你幫出風頭?王亞茹真是無言以對:“……其實隻要能確定不是專業作曲家就行,我們就算以訛傳訛可也沒什麼,就怕是哪個現代作曲家的那就成大笑話了。反正我們原來同學和老師都沒聽過,不過我們也沒聽多少……所以問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