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女孩的成長規律,針對性別實施教育
【家教現場】
張琴的媽媽平時很注意教女兒如何成為一個招人喜歡的女孩。
在穿衣服上,媽媽教女兒要學會保持整潔,不要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還教她如何來打扮自己。
媽媽還教她,女孩是善解人意、溫柔善良的,應喜歡與人分享。還告訴她,要做一個不說髒話,對人有禮貌的女孩。
媽媽通過這些指引,不斷強化女兒的性別意識,讓張琴喜歡上自己所具有的女性氣質。
【案例解析】
女孩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媽媽要學會尊重這種規律,不要過早把自己的女兒拉入到成人世界中來,讓女孩違背正常規律地扭曲成長。
相對於教育男孩來說,媽媽在養育女孩的過程中,更容易犯錯誤,而女孩比男孩更敏感,也就更容易受到傷害。
女孩從出生到7歲的階段,是身體和智力全麵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媽媽要注意補充女孩身體成長需要的營養,讓女孩能夠養成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這個階段裏,女孩學會說話、走路、思維,萌發自我意識。媽媽要尊重女孩的成長規律,用一顆關愛的心對待她們,不能揠苗助長。
女孩一般是在8~10開始身體發育。這個時候開始長個子,子宮也開始發育。到了11、12歲的時候,女孩的乳房開始發育,身高在這個時候達到生長高峰。
12~14歲的時候,女孩會出現初潮,第二性特征發育明顯,到了15、16歲,月經周期就已經比較規律了,17、18歲,骨骼閉合,停止長高,身體開始變得苗條。
以上就是女孩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媽媽要了解女孩在各個階段的身體發育特征,及時注意供給充足的營養,讓女孩的身體健康正常地發育成長。
讓女孩去做符合她們年齡段的事,而不要過高地要求女孩,否則會損傷女孩幼小的心靈。
女孩每一個階段的思維和情感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媽媽不要用成人世界的標準來判斷女孩做得好與不好。實際上,很多媽媽眼中的好事情,其實是在扭曲女孩的天性,讓女孩的天性不能充分施展、發揮。
媽媽要學會尊重女孩的成長規律,讓女孩更充分地發揮出自己各方麵的潛質,做健康快樂的女孩。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定位女孩的性別角色
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和男孩是有很大差別的,如果把她們和男孩一起培養,她們就沒有性別意識,特別是在女孩特征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她們多數情況下會和男孩比,或者模仿男孩的衣著,甚至性格,就容易變得不像女孩。
陶菲菲從小就是和幾個表哥、表弟一起長大的,媽媽原本也想要個男孩的,所以給她取的名字也比較男孩化。
上幼兒園了,老師經常把她分到男孩組,因為她穿著男孩衣服,頭發也很短。同學經常笑話她,她也為此很難過。
回到家,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說同學都笑她像個男孩,女孩也都不和她玩。媽媽這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培養過女兒的性別意識,這樣對女兒的成長不利。
於是,媽媽開始給她買漂亮的裙子,讓她把頭發慢慢留長,並且告訴她是個漂亮的女孩。
菲菲看到變化了的自己,心裏非常高興。
在女孩還小的時候,媽媽要幫助女兒定位自己的女孩角色,也要告訴女兒應該有的行為特征,以免她們混淆了自己和男孩的區別,產生不利成長的心理和行為。
建議二:用區別男孩的方式教育女孩
女孩和男孩的成長規律是不同的。媽媽在教育女孩時,要遵循女孩的成長規律,不能套用教育男孩的教育方式。
女孩多數敏感、細膩、多疑、需要安全感,她們的性格在不同的生理發育時期,也表現不一樣。媽媽應該很好地了解這一點,以區別對待。
女孩在2歲前,和男孩在成長上沒多大區別,這時她們還沒有性別意識。
3歲以後,女孩就有了性別意識,開始愛美了。媽媽從這時起,就要注意配合她們的個性特征,給予女孩更多的關愛。
建議三:把品德培養放在首位
12歲以前,是女孩良好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媽媽要注意培養女孩良好的品德基礎,讓她以後的成長走在健康的正道上。
擁有完善的品德修養,是女孩一筆珍貴的財富,也是女孩發展其他方麵的前提。
媽媽在培養女孩良好品德的過程中,要根據女孩的成長特點,塑造她們不同的品格特征。
比如,3歲的時候,培養女孩懂禮貌、會分享的品德;5歲的時候,培養女孩善良、與人合作的品德;8歲的時候,培養女孩愛勞動、孝敬長輩的品德;12歲的時候,培養女孩謙虛、自尊的品德等。
建議四:女孩不能“寵”著養
由於女孩比男孩嬌氣,很多家長就把女孩寵著養,她說什麼就是什麼,她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寵”著女孩,讓她在不自覺中養成很多壞習慣,其實是害了她。
王伊是個很漂亮的小女孩,周圍人都誇獎她,媽媽也把她當成手心裏的寶,隻要她有要求,媽媽馬上就滿足她,以至在她心裏,形成了“隻要我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的觀念。
一次,她跟媽媽逛超市,看到滑板,她讓媽媽給她買一個。媽媽認為她還小,又是個女孩,不適合玩這種東西,就說這個很危險,弄不好會把腿摔傷的。
看媽媽不願意買,她立即大哭,媽媽怎麼勸說都不行。她不僅哭,還在地上打滾,讓媽媽在超市很沒麵子。
寵著養的女孩,會養成很多的壞毛病。她們不懂得理解,不能接受“不”,不知道關心他人,不能受到任何打擊。所以媽媽一定不要把女孩寵壞。
認識女孩情感發展特點,培養女孩美好心靈
【家教現場】
夢欣有一個弟弟,平時姐弟倆發生了矛盾,媽媽總是會訓斥她,說她不懂事,不聽話。
夢欣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是弟弟淘氣和她鬧,她出於不得已才還手,可是媽媽卻說她大不讓小。這個時候弟弟會很得意地看著她被訓。
夢欣看到媽媽對自己的態度,有時候也會對弟弟產生痛恨的念頭,覺得都是因為他,自己才被媽媽訓得那麼慘。
而媽媽卻沒有察覺女孩比較好鬥、調皮、比較敏感和注重自己形象的性格和情感特點,采取了比較粗線條的教育方式,傷害了自己的女兒。
【案例解析】
女孩和男孩在情感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不同。男孩勇敢,冒險,更有競爭性、侵犯性、支配性;女孩溫和,喜歡結伴,願意發展更為親密的感情。
在各個年齡段,女孩的情感發展也會不同,媽媽隻有清楚女孩發展各階段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女兒。
女孩在8歲之前,是比較好管教的,這時她們會相信媽媽,覺得他們說的都是對的,願意服從。
8歲之後,女孩開始辨別善良和邪惡,也可以進行相應的理性思維了,更注重人際交往。
8~12歲,女孩會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和熱情,也是女孩良好習慣的形成階段。
媽媽在認識到女孩情感發展的特色後,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女孩。
女孩在8~12歲,逐漸從夢幻的世界中走出來,這個時候,她們會驚喜地發現自己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個體。
女孩願意去學習新的知識,對於一些新知識的掌握也很快。她們生機勃勃,不再害怕分離和孤獨,迫切地想與世界建立起自己的聯係,這是個性發展的最佳時機。
媽媽要多給這個階段的女孩加以鼓勵。她們可能不願意做家務,還想偷懶,喜歡說謊,開始和媽媽頂嘴,變得固執,讓媽媽很難應付。
媽媽要知道,這些特點都是女孩成長中階段性的特點,而不要覺得是自己女兒變壞了。要理智正常地來對待各個時期女兒的不同情感反應。
媽媽隻有掌握女孩各個時期情感發展的特點之後,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女兒,讓她快樂健康地成長。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注意女孩各階段情感發展的特點
8歲以前,女孩是比較聽話的。8~12歲,女孩開始有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不再迷信於媽媽的權威,也會懷疑媽媽的話是對還是錯。此時也是女孩良好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機。
媽媽要注意對女兒好習慣的培養,讓她們成長為健康、勤勞、守時的好女孩。
13~16歲,女孩情緒會很多變,媽媽要善於理解青春期女孩的心理波動。
不同的階段,隨著生長發育的變化,女孩的生理和心理都會有所改變。媽媽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特征予以教導,給予女兒充分的理解,不要為女兒的變化感到大驚小怪。
無論任何階段,媽媽都要對女兒多加鼓勵和寬容,這是保證她們情感健康成長和好習慣順利形成的關鍵。
建議二:讓女孩正確對待青春期情感
10歲以後,女孩開始進入青春發育階段,到了11、12歲,就會萌生自己的初戀情感。
文婷現在12歲了,對班上的一個男孩有了一種很強烈的被吸引的感覺。隻要見到他,心裏就會莫名興奮,有時看到他和別的女孩說笑,她心裏會感到很難過。
文婷有了這種感覺之後,知道自己喜歡上他了,但是對於自己的這種狀況,她又覺得很羞愧。
在她內心深處,她認為自己還這麼小,怎麼能夠去愛一個人呢?結果就陷入了一種矛盾和苦惱的狀態中,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當女孩進入青春期後,會碰到很多情感的困惑,媽媽在這個時候,要及時地告訴女孩有關第二性特征的相關知識,讓女孩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