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秦笑又登上雲天股份董事會主席的寶座,一躍成為財經媒體的頭號熱門人物,從一開始八卦這個神秘大佬究竟是什麼來路—接觸伊始就讓媒體感覺刺激連連,這個新主席過往的英勇事跡如此富有傳奇,不少媒體都將之瘋狂地大炒特炒了一番。
秦笑上台後的第一個變化,就是將雲天股份更名為“中郵科技”。
這其實是魏天行的提議。在中國市場環境下,“中”字頭的公司比較有光環,別人乍看還以為有政府背景,有鐵靠山。而“科技”則直接給雲天股份定了性,讓圈內都知道雲天股份是一隻新晉的科技股。之所以扯上個“郵”字,則因為其收購的郵電係統,“中郵科技”可以讓更多投資者一目了然。
秦笑有一次大擺宴席,宴請媒體朋友。他性情所至,喝醉了酒,一不小心透漏出公司在秘密與德國公司合作,在矽芯片技術上獲得了重大突破,越南一家公司提前獲悉後第一筆就簽訂了幾千萬訂單。
第二天,這些信息就出現在了一些財經媒體的重要版麵位置。
聽起來越像神話的故事越是真假難辨。
矽資源、郵電係統、海外訂單、基金重倉股等給中郵科技注入了無限想象力。極短時間內,各大機構、財經媒體把中郵科技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投資者每天都會在廣播或電視裏,聽到知名股評家陽線對中郵科技熱情洋溢的分析與點評。魏天行微微一笑,這些內容是如此熟悉,與預先準備好的內容別無二致—
“潛在的高科技股在未來幾天內值得投資者關注。全球著名的市場谘詢和顧問機構IDC(美國國際數據公司)初步預測,IT市場今後5年平均年增長率是25.8%,芯片的需求增長率將大大超過行業的平均水平……巨大的市場無疑會給上市公司中郵科技帶來莫大的發展機遇,其前景相當廣闊……”
魏天行隨心所欲地對倒資金,中郵科技股價很快就從10元左右穩穩當當地站在了19元的位置,成為年末衝刺的第一大牛股。
這在1998年黯然無光的A股市場就是一個奇跡。
中郵科技馬上成了眾人眼中的熱門股,各路資金雲集。
身為基金經理的唐燁也很高興看到之前自己布局的中郵科技成為了公眾熱門股,他正好借著中郵科技實現基金末尾衝刺。唐燁掌管的萬富股票優選基金開始穩居股票型基金第一。
基金集體抱團趨勢在此刻又凸顯出來。
在中郵科技年報公布後,越來越多的基金關注起這隻股票,且煽風點火起來。
魏天行發現了一個規律,隻要牛股一上漲,市場就會冠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一些基金很快用價值投資理念對中郵科技進行了完美無缺的詮釋,看似嚴密的邏輯與數據分析讓魏天行自己都自愧不如。
基金經理們分析道,收購了矽礦之後的中郵科技已經有了質的改變,矽資源是稀缺資源,增值方式與傳統資源公司不可同日而語。他們預計,公司在1999年的EPS(每股贏利)為1.21元,對應1998年P/E的23.3倍,預期合理股價應是30元。
唐燁在萬富股票優選的失利也在轉眼間變成一次極具前瞻性的投資。
1998年12月30日,魏天行之前注冊的四家公司共持有雲天股份53萬股,占流通股的1.52%,然而,僅僅半年不到,1999年4月30日,四公司所持中郵科技股票已達871萬股,占到了流通股的25%。
股價更是從1998年年底的20元起再次直線飆升,21元、22元、23元、24元、25元……中郵科技一路“K線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