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年6月24日,維也納的一家日報刊登了如下一條新聞:
一隻碩大的“笨鳥”被數以千計的小鳥圍攻,盤旋在市中心上空。後來小鳥紛紛著陸,露出“笨鳥”的真麵目,原來是一架船狀的機器,上有船帆,下有擺動的翅膀,船上的人想著陸中心廣場,卻不能。風把他吹向塔樓,而且帆掛在塔尖上。
過了兩個小時,直到那位空中旅行者從塔尖頂上摘下風帆,“笨鳥”才落到廣場上。這艘飛船讓衛兵保護起來,免得好奇者圍觀時把它踏壞,飛行家被領到旅館裏休息,並在那裏把政府委托的信件交給葡萄牙公使及其他要員。
這位飛行家說,他乘坐自己新發明的空中機器6月22日從裏斯本起飛,當飛船經過月亮時,那裏的生命見到他驚恐萬分。他說月亮上的居民和人差不多,隻是沒有腳,有一層硬殼裹著身子,像烏龜似的,還說,如果葡萄牙國王施令,他可以率領類似裝置的飛船40~50艘,每艘乘4~5名戰士,輕而易舉占領月球帝國。
為了不讓人懷疑,確信這一事件的事實性,報紙還附印了這艘葡萄牙飛船:軀殼呈船狀,船首裝有鳥頭,後舵上插著葡萄牙國旗,翅膀和後舵上刻畫出巨大的羽毛圖案。
報紙的消息收效甚大,維也納居民奔走相告,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突如其來的場麵,頓時這期報紙供不應求,人人爭相購買。當時,人們對此都深信不疑。
180多年後的今日,人們開始懷疑此事是一個科幻故事。《曆史大觀園》1989年第12期中刊登了東北師大吳愛林的文章,對此提出了異議。文章認為,1709年6月22~24日自裏斯本向維也納的飛船飛行是編造的,第一個飛向天空的人是在這74年之後。
那時的葡萄牙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是一個貧窮、經濟落後的國家。1707年以後,葡萄牙國王若望五世開始振興昔日強大的軍隊,繁榮經濟,重新將政權牢牢掌握在皇室手裏。此時,有一個名叫巴托羅繆·羅倫索·德·古日芒的人,從巴西來到奧地利,他受到葡萄牙國王的接見,並向國王宣稱自己發明了一晝夜可行600英裏的飛船,可使葡萄牙恢複昔日的強盛。不過,他沒有提及任何占領月球之說。
古日芒提到了飛船的多種用途:在飛船上可以指揮軍隊;解救被圍困的要塞城;迅速、無阻地取得情報;空投軍用供給及食品;可以從被圍困的地方救出各種人員,而且敵方對此無能為力;商人也可用此送期票與資產,也可從中取出它們;並預見到從飛船裏往堡壘、軍艦扔炸彈這一軍事用途。無疑,這比第一次使用飛機轟炸的時間早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