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的年二十七方迭就乘車老家。脫下光亮的皮鞋,換下公式化的西裝束縛,舍棄那些城市的繁複修飾,他依然是一個在小村農地裏出來的孩子,隻要幹幹淨淨就好、即使是普普通通也沒有人會去計較。
父母親朋都熱熱鬧鬧地相聚一起,或是談笑,或是準備膳食,或是貼上春聯,心裏卻盼著遊子遠歸,莫要忘懷回家的路。
他在村口下車,一路走來看見氣象皆不是離家時的種種,多了供給汽車行駛的水泥路,多了幾棟翻新的房子,但不變的是藍天白雲,不變的是綠樹青山,那些頑皮的孩童還是喜歡光著腳滿街跑,而家裏門庭前的那棵荔枝樹怎麼瞧都是老模樣。
親戚認出他來,圍著他問候閑聊,有些則是跑進屋裏嚷嚷著通知家人——這裏很熱鬧,很溫馨,很祥和……就這樣熱乎著、淚在眼裏,暖在心裏。
夜裏,母親拉著他,她臉上的笑比什麼時候都來得愉悅,來得舒心——他將背包裏的錢塞進母親手裏、她的手很燙也很顫,笑著說他乖卻又將錢壓進他的掌心裏,說著:錢呢,你留著就好、你在城裏生活也不容易,房租,吃喝,衣裳、出行啥都要錢,將來你娶老婆生孩子不都得花錢……
他搖著頭:我現在隻想你跟父親過得好而已,那些都是以後的事。
母親笑著磕了他腦門一下:一看就知道你不懂事、當人家父母的一輩子想的做的隻是想讓自己的孩子過的好。若真要談回報我,豈是憑你這輩子能夠還清的。
方迭心中格外酸楚,那是他第一次覺得愧對父母,明白自己原來竟也會欠最親的人這麼多。
*******************
年三十,闔家團圓。
外公家辦的喜席,桌上佳肴自不會少:冬瓜粉絲,生菜扒菇,豆釀藕片,芙蓉豆腐,魚、蝦、蟹,雞、鵝、鴨,有葷有素,有精有簡,可口而不油膩,誘人大快朵頤。
實在不能怪仲離吃膩了肉,也不要罵她是和平年代下不了解革命時期艱苦奮鬥、節儉歲月的壞孩子——你瞧瞧,每年都這麼大魚大肉,每年都這麼煎炒蒸燜,每年都這麼沒創意,還是人過的日子嗎?(呃,這些都是仲離的想法,與作者無關~)
還沒有開始開席吃飯,小舅的兒子——也就是她小表弟,便發表關於團圓飯菜菜式缺泛創意之言論,嚷嚷著要到樓下買汽水,不要吃飯。
仲離覺得表弟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深刻的見解,但她感歎著其絕世英才的同時也看著表弟因為不要吃飯之言論慘遭其母辣手相對。
最後,仲離一邊安撫著氣急攻心的小舅母,一邊爭取下樓買汽水的權利。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