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張允二人心知是要被怪罪戰敗的責任,早已麵色如土。
戰戰兢兢地來到曹操麵前,二人叩頭不止,為此戰失利深表悔罪。
曹操威嚴地說道:“本丞相召你二人來,不是聽你們來悔罪,也並不想問責你們。——重要的是將來!以後如若再戰敗,蒙受恥辱,本丞相立即嚴正軍法,絕不輕饒!今日就先免你二人一死!”
聽到曹操出乎意料的寬宥處置,蔡瑁感激涕零,慌不迭地報告道:“此次戰敗,自然責任在於我等指揮不備,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荊州的船手大抵平素訓練不足,而東吳船手長期以鄱陽湖為據點,日日調教,始有今日之熟習,進退自如。加之我軍北方將士不擅水上行動,而東吳兵士大多生於水鄉,自少幼便熟識水性。江上水戰本不同於平野之戰,我軍可謂是先天不足啊!”
這個問題曹操也清楚地知道。可是,這取決於兵士的素質、積年累月的訓練演習,而非一日之間便可以解決的。
“那你說怎麼辦?”
麵對曹操問計,蔡瑁獻了如下一策:
“末將以為可先暫停進攻,轉為守備態勢;鞏固渡口,構築要塞,再於江上建一大水寨,誘敵深入,探試敵軍虛實,待敵軍疲怠,便可一舉擊破,順江而下。不知丞相以為如何?”
“嗯,可以。你二人已命為水軍大都督,隻要你等認為可行之事,不必一一奏報,隻管果行就是!”
這番話,也可以看做是曹操自身對於水戰也缺乏篤深的自信。而對於兩名都督的差失不加責罰,反而好言鼓勵,或許則是因為曹操一時也找不到可以替代兩人的水軍智囊人物。
蔡瑁、張允二人總算鬆了口氣,於是開始著手水軍整備事務。先是在江北岸的各個要地構築要塞設施,又在水上修築四十二座水門,以蜿蜒伸展的寨柵連結成圍,小船悉數在寨內往來交通,大船則布列於寨外,形成一個巨大的常設船陣。其規模之大之壯觀,淋漓盡致地誇示了曹魏大軍勢力之強盛:入夜,水寨一派奢華,連綿三百餘裏的要塞內,水陸同時燃起篝火、傳遞信息的煙火,幾千幾萬盞燈火一齊點亮,與滿天星鬥爭華,運送兵糧軍需的車馬聲通宵絡繹不絕。
“近來,上遊的北方天空夜夜霞光滿天,是何緣故?”
一日,坐鎮南岸吳軍陣中的周瑜忽覺蹊蹺,於是問魯肅。
“那是曹操近日在北岸構築的要塞,每夜篝火煙火燈火一齊點燃,硬是將雲霞映照得一片紅哩。”
魯肅又詳細描述了一番。原本因甘寧首仗取得大捷而眼高於頂,以為曹操數十萬大軍也不過如此、不足畏懼的周瑜,立時心裏不安起來,忙吩咐麾下,要親自去探查一下曹軍要塞的模樣和規模。
“充分了解敵人,乃戰勝敵人的第一要諦嘛。”
當夜,周瑜帶著魯肅、黃蓋等八名大將乘坐一葉小舟,前往曹軍要塞偵察。
由於是深入危險地帶,船上理所當然攜帶了兵力,船樓上架著二十張弩弓,各自配備弩弓手,支開幔幕將其身影隱藏起來,周瑜和魯肅等大將則故意奏著鼓樂,蒙蔽敵人耳目,徐徐地駛近北岸的水寨。
星光疏澹,更深夜闌。
小船拋下碇石①,悄悄地在曹魏水軍要塞周圍偵察。
從四十二座水門、連綿的寨柵,一直到大小船列都看了個仔仔細細,一處不漏。熟識水軍兵法的周瑜,見此陣勢也大為吃驚,咂著舌頭問道:“如此精妙的構思與布陣,究竟是誰想出來的?”
對周瑜的孤陋寡聞魯肅報之以一笑,回道:“當然是荊州的降將蔡瑁、張允二人。此二人的智慧和經驗,千萬小瞧不得哩!”
周瑜連連點頭:“大意大意!到今天為止,我還一直以為曹操手下沒有一個精通水軍兵法之妙的人哩,看來是我錯了。隻要一日不除掉蔡瑁、張允,就不敢輕言我吳軍水上作戰必勝無疑呀!”
幾個人一麵說話,一麵坐在船樓的垂帷內佯裝飲酒作樂,碇石起起落落,這裏那裏的,一直偵察到天色將明。
很快,魏軍那廂早有監視船上的兵士將這邊的舉動報告給了曹操。這還了得!還磨磨蹭蹭地幹什麼?!趕快將船擒獲來!於是從水寨內急急駛出一列船隊,直追著周瑜的小船而來。
周瑜的船早已跑得無影無蹤。原本就是順流而下,加之船小輕巧,終於擺脫了追趕。
翌日一早,曹操聞聽周瑜的船跑脫了,頓時大為掃興:“我軍布陣的情形已然被敵人窺破,則我軍戰備不可不變。唉!竟有這些個外博中虛之處,何月何日方可擊破吳軍啊?”
這時,階下卻有人朗聲應道:“丞相不必嗟歎。臣願往東吳說服周瑜,讓他倒戈投入丞相麾下。”
眾人都被他的大言驚到,是誰膽敢誇下如此海口?一看,原來是曹操帳下的幕僚姓蔣名幹,字子翼。
“哦,是蔣幹哪?你同周瑜不是至交麼?”
“不錯。我出生於九江,和周瑜鄉裏相近,少年時代起就是同窗好友。”
“太好了!假使能夠說服周瑜離開東吳,等於使吳軍頓失棟梁。那就有勞足下了!此行要帶些什麼去?”
“不,隻要賜我一名童子、一葉扁舟便可。”
“嗯,說客就應該具備足下這樣的豪氣!那麼,請盡早動身吧!”
於是為蔣幹舉辦了一個盛大的壯行宴,然後送至江邊。
蔣幹有意身穿一襲道服,頭戴一方綸巾,提一壺酒,攜一名童子,駕著一葉扁舟,隨波逐流,飄飄蕩蕩地搖向吳軍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