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隻典型的80後女水瓶,愛吃、愛玩、愛幻想,習慣一個人無拘無束的生活,對於戀愛結婚這種旁人眼光中的頭等大事,一向置之不理。可這樣的快活日子年輕時過就過了,一到了25歲這個坎,親戚朋友們就開始不停地在我耳邊轟炸,“找男朋友了嗎?”“什麼時候結婚?”盡管心裏很不情願,但在各種軟磨硬泡、威逼利誘之下,我還是無奈而忐忑地走上了相親這條必經之路。
第一次相親是在26歲生日剛過的那年春節。大年初一剛過,老媽就歡快地告訴我:“初四我安排了相親,雙方家長都會去,你要配合哦!”拜托,我之前隻是看過人家的相片而已,連電話都沒聊過,需要搞得這麼鄭重其事嗎?
那天的相親毫不誇張地說就像是定親酒席,一張長桌,初次見麵的家長們分坐兩邊,老友般相談甚歡,而我和那位相親對象L君顯然是被這場麵嚇到了,都默默無語。一刻鍾後,介紹人似乎察覺到了微妙的尷尬,連忙提議:“哎呀,咱們隻顧自己說了,快讓倆年輕人單獨相處一會兒吧!”於是我們被莫名趕進旁邊的一個雙人小包間裏。說起來很丟臉,那一刻我想哭的心都有了。
不過L君看起來倒很友善。坐下以後,我小心地問他:“你也是被逼來相親的?”他點點頭,無奈地笑了。L君是一個高大帥氣的男孩兒,在軍校讀研究生。作為外貌協會資深會員,我對他的第一眼印象還不錯,但之後的交談就沒那麼愉快了。兩人生活經曆與興趣愛好完全不同,許多話題變得雞同鴨講。20分鍾後,相親便正式結束了。老媽滿心期待地問我想法,可能在她看來,L君和我家也算門當戶對。我打哈哈蒙混過關,心裏清楚不可能有什麼結果。果然後來雙方就再沒有任何聯係。老媽覺得可惜,我也有一點點遺憾,畢竟錯過了一個外表出眾的大帥哥!但我不後悔,因為沒有共同語言的兩個人就算勉強交往了,最後也注定會以痛苦結束。
有了第一次經驗,第二次相親很快到來。那天是周末,下午我剛好要去國家大劇院看歌劇《卡門》,就和相親對象G君約了散場後在劇院門口見。G君個子不高,長相倒也幹淨清爽。他開著自己的車,載我去西單附近的商場吃晚飯。我記得那天是在元綠回轉壽司,G君點了幾個我不怎麼感興趣的菜。我意興闌珊地吃著,隨意跟他聊了幾句。氣氛雖算不上融洽,但也沒有冷場。大約吃了一個多小時,G君說晚上要替同事加班,於是叫服務生結賬。我們同時掏出錢包,平時就愛請人吃飯的我習慣性地說了句:“我來!”於是G君默許了,再沒有任何表示。吃完飯回家,老媽又打電話詢問進展,我老實相告:“個子太矮,接受不了!”其實我心裏明白,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又過了兩個星期,G君再次約我見麵,我委婉回絕了,於是再無下文。
有了兩次失敗的經曆,我對相親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產生了懷疑,從內心深處開始抵觸這種“以結婚為目的”的交往方式了。然而爸媽總是不甘心,繼續張羅著我的相親大事。於是有了第三次,也是經曆時間最長,卻以失敗告終的一次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