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峰和郭沫若為爭人才吵架,毛澤東忍不住笑道:“你們兩個聾子別吵了!”周恩來、聶榮臻為“二龍(聾)戲珠”開會畫了“三八線”。
●陳賡在沈陽兵工廠偶然發現火箭人才謝光選,向他伸出手:“北京再見!”
●赫魯曉夫:“我們現在迫切需要中國同誌在政治上的支持……”毛澤東盛夏在杭州“避暑”,對米高揚說:“感謝蘇聯政府願意在國防新技術方麵幫助我們……”
●錢學森沒有軍銜不能去蘇聯談判,周恩來說:美國40年代就給錢學森一個上校當當,十幾年過去了,“錢學森也應該是個中將了吧”?
●鄧小平開口了:“可以放心,中國的知識分子是信得過的。”
●李政道和楊振寧獲諾貝爾獎,周恩來決定派張文裕前往祝賀。
●毛澤東在莫斯科向中國留學生說:“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
1957年1月。台灣。士林官邸。蔣介石又在看許孝炎交給他的中共中央的信,閉上眼睛陷入沉思。
蔣經國領著許孝炎走來,站在一旁等候。
蔣介石睜開了眼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想派人到北平,了解一下中共的真正意圖。此人不能從台灣出,要在海外選擇。孝炎,你看誰合適?”
許孝炎:“我反複考慮,宋宜山最為合適!”
蔣經國:“宋希濂將軍是他的胞弟,對外可以說去大陸探親。”
蔣介石連連點頭。
許孝炎上車,離開士林官邸,駛往飛機場。
許孝炎和宋宜山在香港密談。
北京飯店。東興樓。
周恩來笑道:“宋先生,你是受蔣先生之托,來探聽一下虛實,是不是?”
宋宜山:“不瞞您說,校長派我來,就是要了解貴黨關於和談的意向。”
周恩來:“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裏,我們都是一家人嘛。重慶談判時,蔣先生就說,大革命時代,國共兩黨的同誌們在一個屋裏開會,共一口大鍋吃飯。宋先生,您曾經是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對國共合作的曆史,想必也很清楚。”
宋宜山點頭:“是的,是的!”
周恩來:“你弟弟宋希濂是抗日名將,在滇西一仗重創日軍,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今年是他五十歲生日,你去看看他吧!”
宋宜山感動地:“謝謝!謝謝!”
1957年2月21日。中南海西花廳。會議室。
周恩來:“我這次在國外走了十多個國家,到處證明和平共處可以推廣,戰爭推遲了,我們有時間和平建設。當然,我們不能放鬆警惕,帝國主義也並未放鬆侵略,戰爭危險是存在的。所以需要我們加強力量。和平解放台灣也好,防止戰爭也好,條件是力量,加強國防力量。”
李富春:“力量是綜合的,而經濟是基礎,基礎不打牢靠,國防尖端也上不去。”
聶榮臻:“反過來,國防尖端上去了,自然帶動了一般,促進了工業的發展,經濟基礎也就更加牢靠了。”
周恩來:“尖端和一般,相輔相成,是一個辯證的關係,中心環節是科技。科技上不去,尖端當然上不去,經濟也同樣上不去。而科技要上去,前提還是一個人才問題。”
聶榮臻:“恩來呀,今天我們來找你,就是為了這個人才問題。也許你還不知道,科學院和高教部為爭人才鬧起了矛盾!”
周恩來:“像當年竺可楨和馬敘倫為爭吳有訓那樣?”
李富春:“那時候隻為吳有訓一個人,現在可是為一大批人啊!”
聶榮臻:“教育部長楊秀峰是個聾子,科學院長郭沫若也是個聾子,兩個人爭來吵去,互相都聽不見,所以有人說是‘二龍(聾)戲珠’!”
三個人哈哈大笑。
李秘書送來電報。
周恩來:“哈哈,蔣介石又派人來摸底了。不管誰來,隻要愛國,我們都歡迎!”
中南海。菊香書屋。毛澤東辦公室。
教育部部長楊秀峰:“去年以來,高等院校的教授們,紛紛打報告,要求調到中國科學院。據說,工業部門的專家也是如此。大家都說科學院是火車頭。”
郭沫若一聽“火車頭”三個字,便說:“這是周總理去年一月在《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中說的。”
張勁夫念起報告:“周總理說,要用極大的力量來加強中國科學院,使它成為領導全國提高科學水平、培養新生力量的火車頭。”
楊秀峰霍地站了起來,因為激動,耳塞掉了下來,大聲嚷嚷:“這話一點不錯!可你們知道,火車頭是什麼意思?”
郭沫若也衝動地站了起來,不知怎麼把耳塞往桌上一放,大聲嚷嚷:“火車頭就是火車頭!”
楊秀峰看見他嚷嚷,因耳朵聽不見對方說什麼,又一次吼了起來:“要顧全大局!”
郭沫若看見他嚷嚷,因耳朵聽不見對方在說什麼,也自顧自地一口氣說下去:“蘇聯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什麼速度比資本主義國家快?基本原因就是集中了大批科學家,依靠集體的智慧攻關。”
楊秀峰把桌子一拍:“本位主義要不得嘛!”
看見兩個聾子在爭吵,互相都聽不見,毛澤東忍不住笑道:“請坐下,坐下!你們兩個聾子別吵了!我看,畫個‘三八線’吧!”
郭沫若和楊秀峰幾乎同時問:“什麼?”
張勁夫貼著郭沫若的耳朵,聶榮臻貼著楊秀峰的耳朵,同時說:“主席講,畫個‘三八線’!”
一天晚上。中南海西花廳會議室。坐滿了一屋子人。但是,會場沉默,誰也不說話。周恩來隻好說:“聶老總,還是你先講吧。”
聶榮臻:“好吧,我先說。中國科學院這個‘火車頭’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應該加強。但是要再調很多科學家進來,現在看來不大可能,隻能逐步加強。工業部門和教育部門也不應該挖科學院的牆腳。大家都不要有本位主義,現在總的說是人才太少,國防尖端人才奇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們還是應該強調互相協作,充分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