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初開,盤古治世,地開闊野,光禿無垠,盤古遂以身作山川,血液化江湖,眼作日月,骨髓散於天地,自此,天地成,山川江河無一不蘊含骨氣。
歲月流逝,人族崛起於大地之上,乾坤奇異,多生靈根,人族在猛獸橫行的年歲,為求生存,身強力壯的人傑,竟是悟透了天地本源,在天地蘊含骨氣濃厚之地,吸納不同成色的骨氣,開創了一套套屬於人類自練的功法——黃帝內經,神農經,伏羲八卦訣等功法,廣傳於世,夏朝開國,黎民歸一,大多藏有瑰寶異法之輩,皆遠離廟堂,覓得骨氣濃鬱之地,自開山門,超脫於世。
及至大唐末年,天下紛亂,五代十國綿延更替。各諸侯國互相傾軋,黎民百姓朝夕不保,天下歸心,為芸芸眾生所期盼。而此時,天下更是傳聞,無名人皇所注之七秘為隱秘高人所得,霎時,各國人才盡出,或走山訪秘,或重金納才,而此時,一些百年不出的山嶽門戶也對外大開,以求爭得乾坤一厘,流芳百世。
自古西南雖偏僻,卻是人傑地靈,不世之材傳頌千古,如今,天下經過後周眾文武之臣南征北戰,原本紛亂的十國尚存南唐、北漢、遼與眾邊緣小國。西南之地尚屬南唐疆域,南唐皇帝輕徭薄賦,崇尚墨家兼愛非攻之策,致使境內為五代十國最為安定。
而在西南群山之中,霧雨彌漫,林木青蔭之地,卻有一處超脫世俗之地。此地處於西南十萬大山之中,每日晨鍾暮鼓響徹於山嶽林木之間,過往樵夫無不駐足覓尋,卻為群山所阻,苦無去路。
雖為群山貧瘠之地,大山之中卻有一氣勢恢宏的屋舍,屋舍依山而建,傾斜綿延至穀底,共為七層,而每日的鍾鼓之聲正是從屋舍最高之層傳出。
今日跟平日一樣,鍾聲準時綿延於群山之中,鍾聲回蕩,空穀回音。
隻見一個光禿無發,麵目清秀,大約十來歲上下的少年奔奔跳跳的從屋舍頂層走了下來,細看雖為稚嫩少年,眉宇卻是斑白,著一身素白的素袍,素袍略為寬大,少年不時有些踉蹌。
“真奇怪,師傅這幾月為什麼老是令我敲打這笨重的鐵鍾呢!”看著還在搖搖晃晃鐵鏽斑斑的鐵鍾,少年歪頭冥想。
山穀屋舍雖寬大,卻是隻有師徒兩人居住,小孩聽師傅說,自己是師傅入山之時,途經後蜀滅亡之地,從攻城擄地的士兵之中搶救而出,每次問及當時境況,師傅都隻是搖頭歎息,不置言語。
扳指一算,自己隨師傅進山時剛近一歲,如今,十年過去了,每日師傅都隻是對穀底的一無名石牌駐足歎息,而對於此地的房舍從何而來,師傅更是隻字未提。
“唔!想得太多真麻煩,還是去穀底的青瓦池喂魚吧。”少年伸著小手把頭上的清露捂了捂,繼續奔奔跳跳向穀底走去。
深穀幽然,多生靈根,而此地的穀底更是群花翡翠,雖為入秋季節,穀底仍是溫和濕潤,溪流彙集之處魚蝦成群,好不熱鬧。
“天地玄黃,淩宇洪荒,五湖四海,皆為黃殤。”小孩念著師傅傳授的典籍,奔奔跳跳的從洞穴走出,迎著清晨的陽光,“燕王穀”三個大字耀得閃閃發光,銘刻在洞穴上方。洞穴為穀底一天然岩洞,位於屋舍與穀底之間,其間鑿有無數**,使得陽光可以布滿整個洞穴,洞內有四個被石壁封阻的小洞,為師傅嚴令的禁地。
“這四個小洞裏麵有什麼呢?不會有什麼山蟲猛虎吧,師傅自號南疆老人,難道他也無法開啟這四個洞口嗎!”少年看著燕王穀三個大字陷入冥想,腳下卻是沒有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