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奔向莫斯科(1 / 1)

1921年4月,劉少奇等十幾位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從上海登上了奔向莫斯科的輪船,開始了他們漫長而艱辛的旅程。他們要走的路是從上海乘輪船到海參崴,從海參崴改乘火車到莫斯科。劉少奇等在太平洋上航行了一個多星期才到達了海參崴,行進了2000多千米。當時的海參崴是俄國重要的貿易和軍事港口。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雖然打退了帝國主義的武裝幹涉,但這裏仍然由日本支持下的白俄統治。中國的軍閥政府也在海參崴設有領事館。

到達海參崴後,劉少奇等人與海參崴大學的教授、布爾什維克黨和第三國際派來的地下工作者伊萬諾夫聯係上。在他的幫助下辦好了從海參崴乘坐火車到伯力的通行證。

不幸的是,奉係軍閥張作霖的領事館發現了這批從上海來的青年,認為他們是孫中山的南方軍政府派往蘇俄的代表,緊追不放,並把劉少奇等幾個人抓了去。劉少奇沉著冷靜,毫不驚慌。被帶到領事館大廳時,雖然審訊者如凶神惡煞一般,劉少奇卻毫不畏懼,隻是在內心充滿了鄙夷,心想這些領事館的中國人連自己國家都保不住,卻對外國列強一味忍讓,對本國同胞毫不客氣。劉少奇被盤問來海參崴是來做什麼的時,他沉著冷靜地回答:“是做裁縫,出來謀生的。”無論審問者如何逼問,劉少奇都堅持這一回答。領事館的人問不出什麼東西,不得不把他們全部釋放。經過這一次的化險為夷,同伴們無不為劉少奇的沉著勇敢所折服。

乘坐上從海參崴到伯力的火車,大家仍然保持高度警覺,分散坐在各處。幸運的是一路上沒有出現大的麻煩。抵達由紅軍控製的伯力,同學們才鬆了一口氣。他們在當地受到了免費的招待。之後由於到赤塔的火車沒有等到,劉少奇一行隻好沿著黑龍江的航道乘坐輪船一路前行。由於黑龍江航道是由中俄兩國共管,時常遭到鳴槍停船的檢查,劉少奇總是十分鎮定,與俄國的船員相配合,順利通過了檢查。輪船在海蘭泡靠岸後,劉少奇等在這裏稍事休息,又坐上了開往赤塔的火車。不料剛從海蘭泡出發不久,經過一個小站時,劉少奇等乘坐的車廂被當地的紅軍扣留。當地紅軍的一個中國支隊負責人希望能夠留下這批青年到他們的部隊去工作。劉少奇等堅決不同意,但對方仍不放行。交涉未果,劉少奇隻有下車去找當地的紅軍司令員,懇切地說明了他們必須去莫斯科學習的理由,最終說服了司令員,同意他們到莫斯科去學習。

當時他們乘坐的火車是悶罐貨車,條件十分艱苦,沒有餐車,沒有水,也沒有取暖設備。他們身上隻有海蘭泡的紅軍發給的黑麵包,餓了就啃上幾口,渴了就下車打點涼水。因為冷,他們擠在一起,互相取暖。想到即將到達的莫斯科,他們感到充滿信心。

又經過幾天幾夜的顛簸,他們換乘了設備稍好一些的直達莫斯科的列車,繼續向前緩慢的行駛。進入俄國的腹地之後,劉少奇和他的同伴們看到了越來越清晰的戰爭的痕跡。當時蘇俄紅軍雖然戰勝了帝國主義和白匪武裝,保衛了新生的革命政權,但是還沒來得及醫治戰爭帶來的創傷。劉少奇他們沿途看到的是,工廠停閉,房屋倒塌,橋梁被炸毀,一片荒涼的景象。看到這些,劉少奇同行的夥伴中有人悲觀失望起來,甚至對社會主義也產生了懷疑。但是劉少奇和大多數的人對十月革命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抱有堅定的信心。他們看到了俄國人民為戰勝困難而付出的種種,無數的紅軍和工農為重建家園而不停地奮鬥著。劉少奇他們開始認識到,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是人間的天堂,而是在廢墟上重建的希望。

劉少奇一行在路上遇到了無數的艱難險阻,但他們都能滿懷信心地去戰勝和克服。遇到毀壞的鐵路,劉少奇就和大家一起下車幫助搶修鐵路,排除障礙;車上燃料燒完了,劉少奇就和大家一起去附近的山上找木材;遇到白俄匪幫的騷擾和襲擊,劉少奇就勇敢地帶領青年協助紅軍與匪徒戰鬥。每當遇到困難時,劉少奇都能淡定對待,從容不迫,積極尋找辦法克服困難。他身上那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同伴。就這樣他們乘坐的火車曆經千難萬險,橫穿了幾千千米的西伯利亞,終於在這年7月抵達了莫斯科。這段艱辛的路程,整整曆時三個月。

當時與劉少奇等一起被派往莫斯科學習的另外一個組因為途中的困難而被迫返回,沒能到達莫斯科。國內共產主義小組的負責同誌為劉少奇等克服困難順利抵達莫斯科感到十分欽佩。這段三個月的旅程給劉少奇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建國後,他在訪問蘇聯時曾對蘇聯人民說起這段旅程,他說:“為了學習十月革命的經驗,到1921年春,我和其他幾十個青年團員第一次來到你們的國家。我們從上海到海參崴,經過赤塔到莫斯科。……走了三個月,……當時你們的國家處在革命後最困難的時期,我們看到並且親身經曆了這些困難,我們當時有部分人對於社會主義的信心發生了動搖,但是我們另一部分人對於社會主義的信心卻因此更加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