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不聲不響的,杜大郎杜桐的婚事就口頭定下來了。
杜榆聽了也是吃驚的,完全沒有想到啊。不過杜榆才不會去打趣大哥呢。免得他臉紅。
“隻是定下來了,楚家的姑娘年歲還小,且等幾年再說。”
邵氏的意思是,想等著楚二姑娘年過十六了再嫁過來,那時候大郎十八歲,也不算晚,還能多讀幾年書。
要說這個時候蓋房子,隻要把地基給挖好了,剩下的就很容易蓋起來,加上都是用青磚,不用做土磚,那倒是也很快,用不了二十天正房的屋子就蓋起來了。
變成了四間正房,不過左右各有一個耳房,算起來,就是六間房了。
地麵也不再是土地麵,而是鋪了一層水磨石板磚。
齊氏還說:“這以後不是得天天用水來擦啊,也太浪費了。”雖然是那麼說,但是她心裏還是特別高興,如今她也是個地主婆了,能住上這樣的房子,以前做夢也想不到啊。
等東西廂房都也起來了,天氣就冷了。
杜榆這幾個月都是跟著爹和大哥二哥讀書的,杜有忠趁著這段時間,親自教導了兩個兒子的學業,每天都沒有丟下。
杜榆他們家明年開春就要走,去青陽縣,杜老爺子和齊氏是死活不去,覺得還是老家的好。
杜有賢現在沒有自己做豆腐了,因為已經沒有那個必要了,隻要他還在這個家裏,沒有和爹娘分家,這做豆腐的事兒,就不成了。
所以有得就有失,不過杜有賢現在也在幫著找長工,負責給長工這邊蓋房子。他隻是監督一番。
地裏的莊稼活兒也是從來就沒有丟過。
家裏的條件越來越好了,齊氏手頭上也放鬆了,這兒子和讓媳婦要自己額外賺的錢,她都不要了,不像以前還要上交一半。
主要是她地裏的收成,比以前要多多了,所以根本就不在乎那三瓜兩棗的。
另外還有幾個鋪麵的租金收入,高氏心裏還是想自己推豆腐賣,這樣賺的錢都是自己的。
雖然都是在一起,可是他們現在也有了兒子,總得為兒子打算打算吧。
可是現在婆婆和公公都不允許了,覺得舉人老爺家裏還要做豆腐賣,實在是不像話。
這也是齊氏有一天聽了別人說了這話才跟老三兩口子說的。
可是這樣一來,杜有賢和高氏手頭上就沒有了額外的收入了。
不像那大戶人家,兒媳婦還能帶來豐厚的嫁妝,每一年都會有進項,也不怕坐吃山空。
這邊的錢都是齊氏在保管著,隻進不出的。
“啥?零花錢?天天吃魚吃肉的,要啥零花錢?還每個人都給,閑瘋了吧。”齊氏聽說這大戶人家,每個人每個月都還有錢發出去,簡直是不敢相信,這也太不規矩了吧,錢就是該在當家的人手裏揣著,怎麼能還每個月發呢?這也太不像話了!
胡氏說道:“娘,現在三弟和四弟都有孩子了,大郎他爹也是舉人了,如果自己的弟弟手頭上還緊巴巴的,外麵的人聽起來,也不像話了。”
婆婆不讓老三他們磨豆腐了,這額外的收入就沒有了,就憑著三弟妹做針線,也攢不了幾個錢的。
雖然現在天天都是大米飯,還頓頓都能吃上肉,可是要是自己半個啥事兒,就有些成問題了。
總不能他們這邊手頭上很寬裕,而讓弟弟和弟妹們,都過的緊巴巴的吧。
齊氏道:“這話是你那幾個弟妹讓你過來說的?”
齊氏很不高興。“娘,哪裏是他們說的?我是想著,大郎他爹好歹出去也是當個學官了,咱們家裏又進了一步,咱們比村裏別人也要強得多了,也該想到這一步了,就當是跟大戶人家一樣,給大家發發月錢如何?反正都是用到自己家人身上。有時候有急事兒,也不會再來問娘您來要。大頭都是娘你掌握著。”
除非是幾個弟弟們都分出去了,可是現在他們日子過好了,要把人分出去,那也太不像話了。
他們一家子在家裏伺候老人的時間少,自己幾個妯娌也是幫著自己分擔,替自己盡孝呢。
“跟大戶人家一樣?你說的是跟秦員外家裏一樣嗎?”齊氏問道。
“就是那個意思,雖然咱們沒有秦員外家裏有錢,可是大郎他爹是舉人,這一點比秦員外要強多了,要是幾個兄弟和弟妹手頭上還緊巴巴的,這傳出去,就不像話了。”
齊氏聽了,也聽進去了,這樣說吧,為了自己的大兒子好,她是可以退讓一步的。不然到了她手裏的錢,除非是緊要關頭,那是絕對拿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