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有忠到京城,主要是為了自己的差事,所以這以後幾天,就吏部去了好幾趟,當然,也找了有關係的人,上下去打點,這都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這樣幹等著,以後的差事真不是有什麼好差事的。
隻不過到了最後,這任命就下來了,原來是京城這邊有意把杜有忠給調回來的,調回來的原因,是他在教書育人上麵很有一套,(主要是彭澤縣那邊出了好幾個秀才)所以就把他給弄到了國子監去了。
國子監分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杜有忠成了太學博士,正六品,升了品級,當然胡氏的誥命也跟著升了。
太學博士有六人,掌教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為生者,也就是說,太學的學生是五品官以上和郡公縣公的子孫,另外是從三品官員的曾孫,都是屬於權貴之家的子孫。
而國子學的學生出身就更高了,是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這些人。
當然,也肯定是有走後門的,但是也是朝廷上有人,比如這什麼國公府旁支什麼的,要是走了關係,也是可以進來的。
杜有忠所在的太學屬於國子監中第二重要的。
直接把他從彭澤縣的一個縣令弄到了全國最高學府當了博士了。
這還真是,上頭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不過,對杜榆他們來說,是她家爹要留在京城了,這比什麼都好啊。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杜榆的爹也是升官了,雖然不是什麼熱門的部門。
隻是當人先生,也是受人尊敬的。
要是杜榆的爹繼續在外麵外任,熬個十幾二十年,說不定能當一方大員,隻是那樣也太辛苦了,要十幾二十年的不和家裏人團聚,杜榆估計,自家爹內心裏還是渴望安定下來的。
在京城住下來也不錯。
所以一得到任命,杜有忠就給老家去了信,讓老家能來的人都過來,杜有忠這幾十年,年輕的時候,是為了生計,和父母家人相處的很少,後來又忙著趕考,還是和家人相處的少,又外任了六年,更是聚少離多,父母那邊盡孝的時間也少,所以一旦是在京城安定下來了,就立馬要把父母接到身邊。
如果幾個弟弟也樂意跟過來,他也求之不得。
隻是杜榆對幾個叔叔能過來,不報什麼希望,因為他們好像就離不開土地一樣,如果是爺爺和奶奶還過來的話,他們肯定是丟不下手頭上的一攤子事兒。
杜榆猜的還真沒有錯,杜有賢他們真是舍不得丟下手裏的活兒,然後去京城,再說京城裏,他們能幹啥啊,還是給大哥他們找麻煩的。所以接到信了,大家開家庭會議的時候,三個都是不去的。
“老五,你去過京城,這也比我們熟悉,你把爹娘和大郎媳婦都送到京城去,咱們就在老家守著,好歹也是咱們的根本。“杜有賢說道。
現在大哥不在家,他要當家作主了。
杜老爺子說道:“你們不去,但是孩子們呢,到了京城,讀書也比這邊要好一些,你們好好想一想。”
京城的讀書條件是比這邊好一些,但是他們都不想自己的子女離開自己身邊,而且這讀書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的,如今四郎五郎他們讀書,也就是讓他們認字,到時候看東西也不會是睜眼瞎,這喜人都跟過去,那不是給大哥他們添麻煩嗎?
而且,他們如今手頭上也有錢,憑著達根的哦身份,在雲陽縣還真沒有人敢欺負他們。
所以還是都帶在楊柳村要好一些。
杜老爺子聽了大家的決定,歎了一口氣,也沒有說啥了,都已經決定了,他還能說啥?
不去京城就不去京城吧,各人有各人的命,留在這鄉下也好,守著這一塊兒地方,以後也有個退路。
杜老爺子對三個兒子說道:“既然你們決定了,那就這樣吧,隻是你們三個留在這裏,要團結,別天天為了一點兒事,就雞飛狗跳的,那樣也惹人笑話。”
杜有賢,杜有德和杜有全都點頭應是。
齊氏說道:“我們這一走,你們那個好二哥要是趕找上門來,你們可別給我丟臉!”
現在有自己在這邊壓陣呢,杜有良不敢咋樣,萬一自己去了京城,這老二仗著自己是哥哥,就跑過來各種瞎折騰,她可是不依的。
“這邊還有族裏的人,隻要他敢鬧騰,你們就別給我客氣,我可不想你們幾個吃悶虧!誰要是聽了那沒良心的話,你們就不是我兒子!”齊氏直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