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挖公家牆角(1 / 2)

馬亮和柳師爺都覺得二少肯定能把事情給辦成,這愣娃,不管多難的事,隻要到了他的手上,總是能夠迎刃而解,誅九族的大罪他都有辦法給化解,何況隻是一樁生意?可是當他們聽說二少帶回的消息後,還是大大地吃了一驚!

“你訂購了一萬條水連珠步槍?”

“還,還有一百挺馬克沁重機槍?”

“中堂大人,這根本不算什麼的。”二少擺了擺手,笑吟吟地道,“這才隻是第一筆生意而已,等以後銷售渠道打開了,更大宗的生意還在後頭呢。”

“你跟俄國人約定的采購價又是多少?”馬亮急切地問道。柳師爺顯然更懂邊關貿易的細節,又道:“以盧布結算,還是以白銀結算?”

“這批軍火的采購價我還真不知道,因為要弄清楚這個價格,我就得先弄清楚磚茶在俄國是個什麼價格才行。”二少衝馬亮聳了聳肩,又向柳師爺道,“至於結算方式,既不用金盧布,也不用白銀,而是貨易貨的方式,約定十斤磚茶換一條水連珠。”

“十斤磚茶就能換回一條水連珠?”馬亮不信道,“俄國人傻呀?”

“中堂大人,俄國人可不傻。”柳師爺趕緊解釋道,“磚茶在俄國可是個好東西,俄國的男女老少,幾乎就沒有不喝茶的,而且茶癮極大,可俄國本身又不產茶,所以隻能從咱們大清國進口,卑職可是聽說,這磚茶在俄國能賣到好幾盧布一斤。”

“目前,在阿穆哈拜商的磚茶批發價是兩盧布一斤。”二少又加了一句,心忖這馬亮還真是個武夫,對於邊境貿易還真是一竅不通,連磚茶在俄國有多暢銷、多受歡迎也不知道,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年,晉商對於磚茶生意的控製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以前,中俄的茶葉貿易幾乎全由晉商壟斷。鼎盛時期,有幾萬家商號,幾十萬晉商以及幾百萬頭駱駝在南起福建、北到恰克圖延綿上萬裏的旅途上從事茶葉貿易,每年販往俄國的茶葉接近一千萬斤,總交易額更是超過了兩千萬盧布,折算成白銀那就是一千多萬兩!

可是,自從1902年西伯利亞鐵路修通之後,大批俄國茶商就可以憑借更為低廉的鐵路以及水路運輸價格直接從浙江、福建以及兩湖等茶葉產地收購原茶,再自己設廠進行焙製然後再運銷國內,此後,俄商就幾乎不再從晉商手中進購大宗茶葉了。而晉商呢?不僅失去了俄商的大宗采購,在與俄商的直接競爭中,也因為要負擔國內十倍乃至百倍於茶價的厘金而處於絕對的下風,短短幾年時間,晉商對茶葉的壟斷就轟然崩塌了,大盛魁這艘繁榮了數百年的晉商旗艦也已經是處處進水,行將沉沒了。想到這裏,二少忽然心頭微動,晉商之所以競爭不過俄商,主要的原因就是沿途多如牛毛的稅卡厘局,可他剛剛才創辦的“日日昌”作為軍火專賣商,作為紅頂子商號,也是擁有特權的,在經過沿途的稅卡厘局時也是不需要繳納厘金的,如果利用這個便宜大宗販茶,豈不是有巨利可圖?搞不好還有可能重現大盛魁昔日的盛況?

“磚茶是兩盧布一斤,一條水連珠換十斤磚茶,那就是二十盧布。”馬亮卻還在那裏扳著手指頭算帳,旋即又回頭問柳師爺道,“先生,一盧布值多少銀子?”

柳師爺道:“現如今,咱大清國的一兩銀子能值俄國的兩個金盧布。”

“哦,一兩銀子值兩個金盧布。”馬亮點點頭,終於得出了結論,“也就是說,一條水連珠快槍的購進價格是十兩銀子……”

說到這裏,馬亮忽然咯頓了一下,旋即回頭向二少道:“二少,你這買賣做得虧了,一條水連珠的購進價就要十兩銀子,運回關中又能賣上什麼價?這中間還能剩下多少利潤?沒錢賺,那還倒賣個屁的軍火啊?”

“是啊,這價格有些高了,咦……”柳師爺也跟著點點頭,不過這老夫子很快就意識到帳不能這麼算,旋即輕咦了一聲,說道,“中堂大人,帳不能這麼算,一斤磚茶兩盧布是在阿穆哈拜商的價格,可是在關中,一斤磚茶根本連一分銀子都不值!”

“對呀。”馬亮激動得一拍大腿,掐著手指頭又算,“一斤磚茶就算他一分,十斤磚茶那就是一錢銀子……”說到這裏,馬亮的眼睛就瞪大了,望著二少吃驚地道,“奶奶的,你行啊,做生意都成精了!一錢銀子就能買來一條水連珠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