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祁縣喬家(2 / 2)

當然了,最大的收獲還是從克孜勒到庫蘇古泊那方圓六百多裏的土地!

揣了揣躺在腰間褡褳裏的那張地契,二少到現在都還跟做夢似的,驢日的,方圓六百多裏地,那可是將近七百萬公頃,足足一億多畝哪,雖說沒有多少可開墾的好地,可光是上麵的森林資源,到了後世就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哪!

更何況,這塊土地裏還蘊藏著巨大的砂金礦!

唯一讓人撓頭的就是,金礦的開采還遙遙無期,就目前而言,二少非但無法從這片土地上得到任何好處,還要往裏麵投入無可計數的銀子,要想建立一個大型的軍馬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是建設牧場,引進馬種,就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再看帳本,董緒年給的十八萬兩如今已經隻剩七萬兩了,其中的五萬兩還得還給喬映霞喬大少,就憑剩下的兩萬兩銀子也想創辦漠北軍馬場?簡直就是個笑話,好在漠北新軍騎兵協也同樣還沒影呢,創辦軍馬場的事暫時還不急。現如今,還是老老實實走一趟祁縣,想想怎麼說服喬致庸這個傳奇晉商吧,隻要喬家帶頭在唐努烏梁海置辦產業,其餘的山西富商必然也會聞風跟進,現如今,大盛魁已經日見式微,大德通和喬家已經成為晉商的龍頭了!

說起祁縣喬家,就得從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說起。喬貴發是一位貧苦農民,因為生活無著隻能背井離鄉,走西口去了內蒙,在某地一家當鋪當了個小夥計,在這裏他認識了後來的生意夥伴秦肇慶,兩人攢了十幾年,終於在包頭村開了一家草料鋪,不過生意一直不好,喬貴發隻能又回祁縣老家種地。有一年,留守包頭的秦肇慶無意中囤積黃豆發了筆小財,就把喬貴發叫回包頭,兩人又合夥創辦了“廣盛公”,從此生意興隆,不過後來因為投機倒把險些倒閉,幸虧有幾個好友支持才得以翻身,喬貴發和秦肇慶就把廣盛公改成了複盛公。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喬貴發死的時候,複盛公早已經開枝散葉,衍化出了複盛公、複盛西、複盛全、複盛菜園、複盛西糧店、複盛西客棧、複盛西麵店等一係列的產業,再加上房產、田產等不動產,喬家的資產已經高達上百萬兩之多了!

同樣的,喬家也已經開枝散葉,喬貴發的大兒子喬全德在老家喬家堡的東頭置辦房產,堂名德星堂,不過這一支後繼乏人,在商業上基本沒什麼建樹。喬貴發的二兒子喬全義在喬家堡的西頭置辦房產,堂名寧守堂,這一支在商業上同樣沒什麼建樹,而且由於喬全義的孫子喬超五中過舉人又當過知縣,所以這一支的全都熱衷於功名,對經營基本沒什麼興趣。喬貴發的三兒子喬全美在喬家堡村的中間置辦了房產,堂名在中堂,這個在中堂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喬家大院”,喬全美出色地繼承了父親的事業,複盛公在他的經營下,產業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了擁有上千萬資產的綜合性商號!

喬全美的長子喬致廣早逝,等到次子喬致庸接掌在中堂時,山西票號業開始興起。尤其是太穀縣,因為聚集了諸多票號商人,更被世人譽為“白銀穀”,喬致庸接掌在中堂之後,果斷創辦了“大德通”票號,憑借一雙識人慧眼以及過人的魄力,大德通很快就成了山西票號業中的新貴,並且首先打出了彙通天下的旗號!

在喬致庸的經營下,大德通的業務蒸蒸日上,先後在多個城市開設了分號。不過現如今,喬致庸已經是八十八歲高齡了,早在幾年前,他就已經不再過問具體事務了,現在喬家的所有產業,都是由喬致庸選定的接班人,喬家大少喬映霞在打理,而喬映霞也沒有讓他的祖父失望,很快就將大德通的分號開到了東京、漢城還有莫斯科!

在喬映霞的手上,大德通的業務很快又上了一個台階,到了今年,不算包頭複字號,單單是大德通票號一家,擁有的資產就已經超過了一千萬兩,所擁有的流動資金更是超過了五千萬兩,要知道,當時整個清政府的歲入也才一億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