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犬瘟熱
犬瘟熱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犬科動物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以雙相熱型、急性鼻卡他和隨後的卡他性肺炎、嚴重的胃腸道炎和神經症狀為特征。
【症狀】犬瘟熱主要發生於斷乳以後到1周歲之間的青幼年犬,未經過良好免疫程序免疫的青幼年犬更容易發生。犬一般在感染犬瘟熱病毒後3~6天發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肺炎、胃腸炎和腦炎症狀。早期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鬱、高熱40℃以上、食欲下降、眼睛和鼻孔有較多水樣分泌物流出,並逐漸變為膿性分泌物。而後可有2~3天的康複跡象,體溫恢複正常,食欲也有所好轉。在這期間若不繼續進行血清治療和防止繼發細菌感染,病犬會逐漸轉化為肺炎、腸炎和腦炎,使病情重新加重,體溫會再次升高,並維持在39.5℃左右,呈典型的雙相熱型。在疾病的後期,有些犬會出現神經症狀,主要表現為嘴唇或頭皮肌肉不自主地抽動,空嚼,口吐白沫,轉圈,甚至倒地抽搐,類似癲癇病發作,每次病發持續時間幾秒或幾分鍾不等。一些免疫防治不夠好的健康犬,可能會突然倒地抽搐,高熱,全身麻痹並很快死亡。一些犬的足墊會嚴重角化、龜裂,走路會聽到明顯的聲音。部分康複犬可能會出現後肢麻痹、共濟失調等後遺症。
【治療】犬瘟熱的治療一定要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在治療的初始階段,一定要大劑量注射犬瘟熱高免血清,聯合使用一些抗病毒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藥物,同時要防範繼發呼吸道和消化道細菌感染。
【預防】犬瘟熱的防治最主要是要科學地給犬進行免疫接種。首先,母犬要每年或配種前進行犬瘟熱疫苗的加強免疫注射,從而提高母源抗體的滴度,保護哺乳期幼犬的免疫力。一般在出生後28~42日齡進行犬瘟熱疫苗的首次免疫注射,然後每隔14~21天進行再次免疫注射,一般注射3次以上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免疫力。另外,在全部免疫注射完成前或仔犬產生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前,盡量不要帶犬到犬活動密集的地方活動,更不要與病犬接觸,以免感染。
(2)犬細小病毒感染
犬細小病毒病是由犬細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犬的重要傳染病,臨床上以出血性腸炎和心肌炎為主要特征。該病呈世界性分布,發病範圍主要是青幼年犬,尤其是幼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比較高。
【症狀】臨床症狀以出血性腸炎為主,少數病例呈現急性心肌炎症狀。腸炎型病犬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表現為1~2天的食欲不振或廢絕,精神變差,拉稀或排出少量膿性黏便,病情迅速發展為頻繁嘔吐和劇烈腹瀉,體溫升高至40℃以上,大便由早期的灰白色發展為番茄汁樣血便,腥臭難聞,病犬精神萎靡不振,迅速出現脫水和衰竭症狀。心肌炎型病犬主要表現為拒食,精神不振,高熱,排出膿性糞便,心律不齊,心率增加,並迅速衰竭死亡。
【治療】臨床治療以抗病毒、防止繼發細菌感染和調節電解質平衡為主。在疾病的早期,要大劑量注射犬細小病毒高免血清。若犬出現頻繁嘔吐和血便,機體電解質會迅速紊亂,可在糖鹽水內加維生素C、ATP、止血敏以及抗生素,並注意保暖。為了保護胃腸黏膜,減輕胃腸負擔,要停止喂雞蛋、牛奶、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並給犬口服胃腸黏膜保護劑,如堿式硝酸鉍、鞣酸蛋白等。為防止機體電解質紊亂,可給犬口服補液鹽進行調節。
【預防】預防主要以免疫注射為主,常和犬瘟熱一起進行預防。免疫注射程序和平時的飼養管理方法與犬瘟熱病的預防相似。
(3)犬傳染性肝炎
犬傳染性肝炎是由犬I型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斷乳至1歲之間的青幼年犬多發,臨床主要以肝炎和一過性“藍眼”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