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製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列寧首先倡導民主集中製,建立布爾什維克黨。十月革命後,民主集中製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製是有效的民主組織原則。民主集中製的建立,把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成堅強的政治領導力量。
為了把黨建設成為堅強的無產階級政黨,列寧提出民主集中製的原則。1902年,列寧發表《怎麼辦》一書,係統闡述了民主集中製思想。
列寧提出黨的任務是用無產階級意識武裝工人,領導工人階級的自覺鬥爭,推翻專製製度。列寧在《怎麼辦》中說:“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隻能從外麵灌輸進去,各國的曆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隻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即確信必須結成工會,必須同廠主鬥爭,必須向政府爭取頒布對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而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從有產階級的有教養的人即知識分子創造的哲學理論、曆史理論和經濟理論中發展起來的。”又說:“當時既有工人群眾的自發的覺醒,趨向自覺生活和自覺鬥爭的覺醒,又有一些用社會民主主義理論武裝起來而竭力去接近工人的革命青年。這裏特別是指出那個常常被人忘記的(也是不大有人知道的)事實,就是這個時期的第一批社會民主黨人,在熱心地從事經濟鼓動(而且在這方麵他們充分注意到了當時還是手抄本的小冊子《論鼓動》中那些真正有益的指示)的同時,不僅沒有把經濟鼓動當作自己唯一的任務,而且相反,一開始就提出了整個俄國社會民主黨的最廣泛的曆史任務,特別是推翻專製製度的任務。”列寧:《怎麼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318、367、419—420頁。
列寧提出工人階級是爭取民主製的先進戰士。列寧在《怎麼辦》中說:“因為誰在實際上忘記共產黨人支持一切革命運動,忘記我們因此也就應當向全體人民說明和強調一般民主主義任務,同時一分鍾也不隱瞞自己的社會主義信念,那他就不是社會民主黨人。誰在實際上忘記社會民主黨人在提出、加劇和解決任何一般民主主義問題方麵有責任走在大家前頭,那他就不是社會民主黨人。”
列寧提出黨要建立集中製基礎上強有力的集體領導的組織製度。列寧在《怎麼辦》中說:“我們運動中的活動家所應當遵守的唯一嚴肅的組織原則是:嚴守秘密,極嚴格地選擇成員,培養職業革命家。隻要具備這些品質,就能保證有一種比‘民主製’更重要的東西,即革命者之間的充分的同誌信任。而這種更重要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在我們俄國是根本不可能用普遍的民主監督來代替它的。如果以為無法實行真正民主的監督,就會使革命組織的成員成為不受監督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沒有時間去考慮民主製(一些完全相互信任的同誌們所構成的狹小的核心內部的民主製)的兒戲形式,但他們非常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責任,並且他們從經驗中知道,真正的革命家組織是會用一切辦法來解除其中的不良分子的。而且我們還擁有在俄國(以及國際)革命隊伍中由來已久的相當普遍的輿論,這種輿論對於一切偏離同誌關係(要知道,民主製,真正的、不是兒戲式的民主製,正是同誌關係這個總的概念的一部分!)的義務的行為,都要予以嚴厲的譴責。”
民主集中製就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製克服黨組織的渙散,是有效的民主組織原則。它的基本原則包括: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
1903年7—8月,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布魯塞爾和倫敦先後召開。這次大會選舉普列漢諾夫為總委員會委員,列寧、馬爾托夫和普列漢諾夫為《火星報》編輯部委員,支持列寧的克爾日紮諾夫斯基、林格尼克和諾斯科夫為中央委員。支持列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央委員會形成多數派,被稱為布爾什維克派。普列漢諾夫、馬爾托夫為代表的少數派,被稱為孟什維克。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布爾什維克黨實際上成立。布爾什維克黨成立後,實行民主集中製,建立起強有力的集體領導體製,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組織基礎。
1919年十月革命後,建立起蘇維埃國家政權。蘇維埃是民主集中製的國家製度。最高蘇維埃是蘇聯的最高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構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蘇維埃是人民行使權力的國家機關,蘇維埃選舉產生政府、法院和檢察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對蘇維埃負責,並向蘇維埃報告工作。
民主集中製的建立,鞏固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國家的領導地位,更好地發揮了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作用,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民主集中製不僅促進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還對蘇聯的崛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